昨天下午,省政府召開全省水資源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安排部署實行我省最嚴水資源管理制度工作,宣布從現在開始對各地市實行“硬指標”考核,把好全省用水的“總開關”。副省長祝列克在會議上指出,當前和今后都將加大水土流失治理、水源涵養和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徹底扭轉水污染嚴重的趨勢,確保群眾用上干凈水、放心水。
“貧水癥”“爭搶水權”現象出現
“隨著經濟的發展,目前我省水資源管理面臨著許多問題和挑戰。”祝列克說,水資源匱乏,我省水資源總量423億立方米,人均和耕地畝均水資源量僅占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還有不少群眾受困于水,尤其近兩年“貧水癥”有蔓延趨勢,出現了夏伏旱和嚴重的三季連旱;目前,全省年供水缺口超過20億噸,還有30多座縣以上城市、650個鄉鎮不同程度缺水;水污染嚴重。全省每年排入河道的廢污水超過10億噸,1/3以上的河段水質處于Ⅳ等以下,關中和陜北一些地區幾乎到了有河皆污的地步,部分地區地下水也不達標;管理不科學。在水資源先天不足的情況下,部分地方依然存在用水方式粗放、效率不高、用水浪費等現象,加劇了缺水形勢,部分地區因無可供水量,影響了重大項目落地,甚至出現“爭搶水權”的情況,水資源管理形勢異常嚴峻。
南水北調不能支撐未來用水需求
祝列克說,目前我省經濟占比較大的關中和陜北地區,人均水資源量分別為國際最低需求線的30%和70%,且開發利用潛力僅有10億立方米,即使到2020年實現大幅度節水和提高用水效率的前提下,還是難以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即使省內南水北調工程建成后,也仍然不能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用水需求。再加上,長期以來,大家忽視了水的商品屬性和稀缺屬性,視水為可以自由索取、無償供給的公共物品,長流水、大水漫灌、隨用隨排等現象普遍存在。只有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大水資源節約保護力度,加快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才能破解水資源瓶頸制約,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才能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各市用水實行量化控制
按照《省政府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規定,各市區用水總量控制目標為:2015年,西安18.7億噸、寶雞8.8億噸、咸陽13.33億噸,銅川1.45億噸、渭南16.05億噸、延安4.05億噸、榆林10.12億噸、漢中16.91億噸、安康7.3億噸、商洛3.89億噸、楊凌0.5億噸、韓城0.90億噸。到2020年,全省用水總量力爭控制在112.9億噸以內,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82%,城鎮水源地水質全面達標。
10月起開始考核每5年為一個考核期
從10月起,省政府對各市區落實情況開始進行考核,每5年為一個考核期。考核內容為用水總量、用水效率、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重點區域地下水水位等控制目標完成情況等。不合格市區政府,向省政府作出書面報告,提出限期整改措施,整改期間,暫停該地區建設項目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審批,暫停該地區新增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整改不到位,由監察機關依法依紀追究有關責任人員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