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工程中線70%的水來自陜西,陜西有責任確保一江清水供北京。”在2014年中線調水工程通水前,為確保陜南水源區水質穩定在二類水質,建立健全漢丹江水質保護聯防聯控機制,因地制宜的開展漢丹江水質保護工作,近日,受王成文廳長委派由張智華副廳長帶領廳污防處、監測處、生態處、大氣辦負責人一行先后赴陜南漢中、安康、商洛三市,深入基層部門,就即將報送省政府印發的《陜西省漢丹江流域水質保護行動方案(2014-2017年)》(以下簡稱《方案》)聽取三市市委、市政府、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有關部門建言獻策。
傾聽基層民意,落實群眾路線,是做好、做實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在六天的調研時間里,三市市委、市政府、兩代表一委員和環保系統一線的工作人員、基層技術骨干及領導等各部門同志就當地漢丹江水質保護工作現狀、存在的問題、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生態文明、環境監管及能力建設等方面進行了踴躍發言,并就《方案》的出臺開展了熱烈的討論,提出了中肯意見和建議。
調研中,營造了真誠與大家溝通交流,并積極引導大家提高認識的良好氛圍。張智華副廳長指出確保“一江清水”供北京、送西安是陜南各級各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有業務責任,也有政治責任,更有歷史責任。各位同志們圍繞《方案》、圍繞漢丹江、圍繞環保,甚至圍繞目前國家的管理體制,落腳到基層工作崗位,發表了各自的看法,分享了環保工作思路,充分展現了對環保工作的深情,更體現了肩負“一江清水送北京”的高度責任感。《方案》的擬定不僅是省委、省政府為了向黨中央、國務院負責,更是關注陜南民生、心系陜南人民、推進環保工作理念的具體體現,我們必須抓住政治任務的機遇,更多的爭取國家各方面的支持。《方案》經多次研究,反復征求各方意見,充分說明了落實此項工作既要保護水質,又要促進地方發展,既要對北京、西安負責,更要對地方群眾負責的重大責任;漢丹江水質保護工作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存在著責任、利益的平衡和調節,僅靠《方案》的實施是難以解決的,要把《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地區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規劃》及《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確定的工程項目落實抓好,建立起長效工作機制。“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各級環保部門要以能力建設為抓手,緊盯環境監測不放松,把班子配強、能力配硬、設備配齊,這也是我們履行“環境警察”職責的利器。(省環保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