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聽說“墓地貴”、“死不起”,多少人知道,有一些公墓安葬或安放是免費的?還有一些人群是能夠享受殯葬救助的?清明將至,為了幫助人們更多的了解全省殯葬政策和不同類型墓園現狀,昨日,省民政廳組織30名公民代表和媒體一起走進西安殯儀館、鳳棲山人文紀念園和純公益性的灞橋紀念堂。
長安墓園采取多種形式提供免費安葬、低價安葬
距離清明節還有4天,位于長安區的鳳棲山人文紀念園、西安殯儀館(新)已經氣氛濃厚,很多人購買了各種祭品前來追思親朋,紀念館門前道路上已經開始小堵。在鳳棲山人文紀念園內記者看到,關于館內殯葬的新舉措展板被擺在醒目位置。從上面可以看出,至少有三塊區域對一些人群來說,屬于安葬免費或僅象征性收費。
“對因公殉職的警務人員,我們開辟了‘英烈碑’,費用全免,對‘三無’人員和五保戶,設置了‘愛心園’,也是免費安葬。”紀念園副主任李偉平介紹,還有臺式壁葬方式,僅就碑料、刻字等收取300-500元費用。加上室內公益性安葬的2.1萬人數,該園屬于公益性殯葬的部分占到了全園10%左右。
但遺憾的是,因為墓體簡陋、傳統觀念難以改變等因素,眼下,選擇臺式壁葬、愛心園等方式為親朋好友安葬的并不多,室外三部分公益性安葬加起來僅百余人。
灞橋紀念堂為村民提供免費安放未來覆蓋全區
灞橋紀念堂2010年開建,為純公益性質,覆蓋了灞橋街辦30個行政村、4個社區,村民安放骨灰不用掏錢。這里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代替土葬,火葬在這一片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附近村里的老人時不時會走進紀念堂,感嘆這里的環境好,干凈、祭掃方便,不少人都說以后要把自己的骨灰安放在這兒。”
記者了解到,在灞橋區的規劃里,將建設國際港務區、浐灞生態區、灞橋科技工業園區、紡織新區和洪慶街道這五個區域建設公益性紀念堂,一旦建成,將可以覆蓋全區221個行政村和39個社區,為25萬具骨灰提供存放服務。
我省兩年前推出系列殯葬改革措施對五類人實施救助
2012年,我省推出一系列殯葬改革措施及公益性公墓建設政策,由省財政以獎代補的形式對公益性公墓的建設進行補助,市級每個補500萬元,縣(市、區)級每個補300萬元,每個農村公益性公墓補5-10萬元,希望能在一個時期內,實現每個市、縣、區至少建一個城市公益性公墓目標。
同時,鼓勵經營性公墓在墓園內至少劃出30%的墓位,用于公益性事業,實行限價銷售,并在全國率先對困難群眾殯葬進行救助的制度,面向城鄉低保對象、流浪乞討人員等五類人群,只要自愿選擇火化,就可以在遺體接運、存放、火化、骨灰寄存四項基本殯葬費用方面,得到財政每人1000元的救助。
已建設40個城市公益性公墓和135個農村公益性公墓
雖然公益性公墓并不意味著免費,但“保本微利”的硬性要求,多少能夠抑制墓園貴,解決人們對于“葬不起”的擔心。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張勇介紹,通過2年努力,目前我省已經建設了40個城市公益性公墓和135個農村公益性公墓。另外,去年,省財政安排殯葬救助資金2194萬元,救助困難群眾1.5萬余人次。
可以享受殯葬救助的五類人群:
城鄉低保對象,按照國家先行規定享受定期撫恤補助待遇的重點優撫對象,流浪乞討人員,縣級以上公安機關開具的允許火化證明的無名尸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認定的其他需要救助的城鄉特殊困難群體。
救助申請程序:屬城鄉低保對象、重點優撫對象的,申請人持合法有效證件直接報逝者原戶籍所在縣(市、區)民政部門審批。流浪乞討人員及其他由民政部門直接管理的救助對象,持相關身份證明到縣(市、區)民政部門審批。屬其他類別的,其親屬或其他負責辦理喪事的人員(以下簡稱申請人)可向逝者原戶籍所在地的鄉鎮(街道)民政工作機構申請。
救助資金領。荷暾埲顺帧蛾兾魇±щy群眾殯葬救助申請審批表》、遺體火化證明和骨灰寄存證明到殯葬機構(殯葬管理所、殯儀館、火葬場)領取補助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