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從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聯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傳來消息,經評委會評議和投票,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于揭曉,我省的陜西寶雞石鼓山商周墓地和西安西漢長安城渭橋遺址兩項考古獲得殊榮。
據悉,獲得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分別是陜西寶雞石鼓山商周墓地、湖北隨州文峰塔東周曾侯墓地、山東沂水紀王崮春秋墓葬、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發掘、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漢木槨墓、河南洛陽新安漢函谷關遺址、陜西西安西漢長安城渭橋遺址、江蘇揚州曹莊隋唐墓(隋煬帝墓)、四川石渠吐蕃時代石刻、江西景德鎮南窯唐代遺址。本屆評審委員會由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成員,以及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陜西考古研究院和中國文物報等媒體代表等共21人組成。從候選47項到終評25項,最終脫穎而出的這十項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充分展示了過去一年考古工作的成果與意義,質量與理念。
石鼓山西周墓地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渭濱區石鼓鎮石鼓山北端的石咀頭村。2013年度發掘西周時期的墓葬12座,處于核心區域的有中型墓2座、小型墓5座。據了解,本次發掘的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為豐富的是位于核心區域的中型墓葬 M4, 共發現青銅器48件,還發掘到了仰韶時期、龍山時期、商周時期的灰坑共十多座。
經過近兩年的考古發掘,位于西安市未央區北部渭河南岸河灘的渭橋遺址目前已發現3組7座渭河古橋,其年代最早為戰國晚期,最晚為唐代。2013年,考古隊在廚城門四號橋與二號橋間發現廚城門五號橋,并根據線索,在漢長安城東北草灘鎮王家堡某建筑工地調查發現了一座暫稱其為“王家堡”的古橋,從而使渭河古橋的發現數量增加到3組7座。考古人員根據從廚城門一號橋的清理中發現的“康熙通寶”等清代遺物判斷,一號橋至少沿用到清代,使用了近2000年。而如今的渭河主河道,自清康熙以來已向北移動了至少3000米。
文/圖本報記者趙爭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