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文玉 陳宗倫】日本安倍政府執意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已成為事實。據日本《朝日新聞》等多家媒體23日報道,安倍內閣已制定了“武器出口三原則”的替代版——武器輸出管理原則,新方針刪除了三原則中“不向發生或可能發生國際爭端的當事國出售武器”的規定。日本社民黨黨首吉田忠智23日批評這是“安倍政權將日本憲法視若無物”的連動行為。共同社23日稱,該方針或將開啟日本武器被用作國際紛爭的道路,將是動搖日本和平主義理念的重大政策轉變。該社23日發表的民調顯示,66.8%的日本民眾反對放寬“武器出口三原則”。不過,這一切似乎很難阻擋安倍政府在右翼道路上越走越遠的腳步。路透社稱,該法案最早可能于下月獲得批準。
“如果成真,這將是日本戰后安保政策的極大轉變”,《朝日新聞》23日稱,1967年4月,日本政府針對出口武器問題提出三項基本原則,即“不向共產主義陣營國家出售武器”,“不向聯合國禁止的國家出口武器”,“不向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國際爭端的當事國出售武器”。1976年,當時的三木武夫內閣又對上述原則進行增補,實際上全面禁止了武器出口。但之后,個別內閣的官房長官談話承認了“例外”情況。報道稱,此次安倍內閣提出的修正案完全廢止了三原則中“不向共產主義陣營國家出售武器”和“不向國際爭端相關國出售武器”的內容。文章分析稱,對共產主義國家出口武器的禁令源于冷戰時代,已失去現實意義。而允許向國際爭端相關國出售武器則是為向以色列出口F-35戰機做鋪墊,F-35戰機部分組件由日本生產,安倍政府去年就表達了類似意向。
日本時事通訊社23日稱,根據安倍內閣提出的修正案,替代“武器出口三原則”的武器輸出管理三條原則為:在確認會對維護國際和平安全造成影響的情況下禁止出口;限定允許出口的條件并嚴格審查;武器出口限定于確保對目的外使用和向第三國轉移實施了嚴格管理的場合。文章引述政府消息人士的話指出,“國際爭端當事國”的定義模糊,“美國及與美國關系深厚的以色列等都有可能被劃為‘國際爭端當事國’”。鑒于此,新方針規定的武器禁售對象將限定為三原則中“聯合國決議禁止出口武器的國家”,以及違反《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等國際公約的國家。而至今一直被禁止的面向國際機構的武器出口將可能實現。新方針還規定,對于需要進行政治判斷的事項,由首相和內閣成員組成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討論是否可以出口。新方針同時規定,日本企業在轉移外國授權生產的產品時無需事先獲得同意。
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23日也為修改三原則造勢!冻招侣劇贩Q,他在日本地方發表演講稱,“日本不會像軍火商那樣去賣導彈等各種武器”,但在目前防衛裝備品國際共同開發成為主流的情況下,“如果日本無法參加共同開發,將對安全問題產生決定性影響”。
日本政界對此反應強烈。日本民主黨代表海江田萬里23日表示,“隨意將三原則例外化”是錯誤的。社民黨黨首吉田忠智稱,這是極大的問題,是“安倍政權將日本憲法視若無物”連動行為的一部分。此外,共同社22日和23日進行的電話民調顯示,大多數選民要求安倍政府慎重對待三原則,對于放寬三原則,66.8%的受訪者表示反對,遠超過表示贊成的25.7%。民調還顯示,安倍內閣支持率比1月的調查結果下跌2個百分點,降至53.9%。49.2%的受訪者認為,安倍政府“必須抓緊”改善在歷史認識和領土問題上持續對立的與中韓兩國的關系,認為“沒有必要著急”的受訪者占46%,兩者勢均力敵。此外,51.0%的受訪者反對修改憲法解釋以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38.9%的人贊成。
路透社23日發文評論稱,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將扭轉日本實施了幾十年的武器出口禁令,必然遭到對日本侵略行徑恨之入骨的中國和韓國的批評,進一步加劇與中國和韓國之間的緊張關系。文章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日本修改武器三原則的目的不見得是為了增加武器出口。”在安倍的新安全策略下,東京一直試圖增強軍隊的獨立性。安倍表示,隨著中國軍事力量在增強以及朝鮮的不可預測性,日本所處的安全環境日益嚴峻,威脅日益增大,因此日本需要更強大的軍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