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基層干部的傳奇人生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退休老干部皮長林事跡側記
通訊員 阮芮
在今年的“五一”勞動節來臨前夕,是冷水鎮老干部皮長林同志60歲生日,鎮黨委、政府為工作近40年的他舉行了簡單的退休歡送儀式,言談間,他那忠誠于黨、服務于人民的經歷和精神依然讓我們肅然起敬……
皮長林同志20歲從三線回到村上經選舉任副支書,兩年后擔任村支書,在這個職位上一干就是12年,1988年他34歲,經過原大雙鄉選舉后組織任命為大雙鄉人民政府鄉長,之后輾轉大雙、川河、冷水、小雙等地先后任過鄉黨委書記、鄉長、副鎮長、鄉人大主席以及兼任一年的興隆村支書,現在退休了依然活躍在村組工作中,還當起了興隆村群教活動基地的解說員。從群眾到村干部在成長為鄉鎮領導干部,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讓他成為了農村的“百事通”,多年的成長歷程讓他成就了一個基層干部的傳奇人生。
勤學習好鉆研 致富先帶頭
“在農村想要搞發展就得學習,不學習啥也搞不成……”皮長林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透著堅定。
興隆村位于白河后高山地區,山大溝深,土地貧瘠。 60年代末期,該村發生了餓死30多人的慘劇,為了改變這一貧窮落后面貌,提出了“修田造地,解決群眾吃飯”問題的號召,幾屆村班子帶領全體村民修田造地上千畝,率先實現了全村人均一畝基本口糧田的目標。同時,廣泛推廣良種良法科學種田,在全縣率先實現人均千斤糧,使得群眾吃飽飯成為現實。
“我文化淺,當村干部時,村里剛剛解決吃飯問題,怎么讓有飯吃的老百姓有錢用是個大問題,得學習,得找路子。”在探索尋找致富路子過程中,他研究過專業書、到實地參觀考察過,最終確定了栽種桑樹發展蠶桑以帶領群眾致富,為了在全村推廣蠶桑,他自學蠶桑技術,苦心鉆研,邊學邊實踐,通過考試還獲得了安康農校蠶桑技術職稱,養蠶技術成熟并獲得經濟效益后,他成為了村里致富標桿,群眾慢慢認可接受了產業致富的路子,他一家一戶上門給群眾培訓,教技術談前景,開院落會講解,在地頭做示范,短短幾年,實實在在的收益讓群眾看到了希望,錢袋子鼓起來了,全村的老百姓先后都住上了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