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上這個房子,相等于一年省下6000塊錢。”搬進白河陽光小區廉租房,李福桂女士滿臉陽光。
李福桂夫妻都是好強的人。1992年,夫妻雙雙下崗,他們咬牙堅持,靠在內蒙古打工,日子好起來。2011年,丈夫遭遇車禍再碰難關,光治病就花了70多萬,而肇事方無力賠付。李福桂家因病致貧。讓李福桂一家感到溫暖的是,在享受城市低保后,保障性住房的陽光也照到他們身上。“有這些幫助,自己再咬咬牙,問題不大!”李福桂大聲說。
2008年至2014年,白河縣累計建設保障性住房9692套,其中廉租房1947套,公租房777套,經濟適用房311套,限價商品房969套……越來越多的低收入家庭獲得住房保障。
同樣滿臉陽光的是縣住建局的干部,白河縣住建局副局長唐潔告訴記者,白河縣的保障房雖然面積不大,但是位置不比商品房差,而從小區環境、周邊配套看,甚至比不少商住小區還好!拿陽光小區來說,地處獅子山新區316國道周家溝段,緊靠白河高級中學新址,區位優勢明顯,寸土寸金,如果搞商住房,開發商要擠破頭。白河縣委、縣政府卻把這樣的位置留給保障性住房建設。這樣下來,群眾肯定滿意,見了住建局的干部,當然也是笑臉相迎。干部能不歡喜?
也有過擔心。“白河一根樁、平原一棟房”,單靠國家投入資金,保障房連地基都無法完成。白河縣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配套資金足額納入年度財政預算,通過招商引資、政企合資、銀行貸款等多種融資模式解決資金缺口。與此同時,發改、財政、住建、國土、民政、扶貧等部門合力保障,優先保障用地指標、優先組織土地報批……急事急辦、特事特辦。2008年以來,白河縣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184430萬元,保障性住房7642套已建成入住,還有2050套正在建設中。
要把好事進一步做好,需要做更加細致工作。白河縣住建局局長曾立奎說。為此,他們大膽探索創新,在全省率先開通住房保障網、開辦住房保障服務大廳,將保障房建設信息,分配信息,輪候信息都上網公示,接受群眾咨詢和申請;對已入住滿3年的對象進行資格復審,動態管理,按照廉租房保障標準、公租房標準,嚴格“柔性退出”制度。積極主動方便群眾,千方百計擠出資金對廉租房進行簡易裝修,使群眾拿到鑰匙便可搬家入住。率先推行專業化保障房物業管理服務,負責后期管理。保證所有已建成使用的保障性住房均有機構或人員進行維護、管理和提供物業服務。為減輕住戶物業費負擔,物業費采取住戶出一半,政府補貼一半,保障小區每月每平方米僅收0.2元。同時,還實行以工代費,優先將小區困難戶安排到保安、保潔、垃圾清運、綠化等崗位。
2014年,是白河縣第4次公開搖號確定保障房分配。記者采訪期間,恰逢外縣住建局同志前來學習取經。
曾立奎說,把這一大筆國有資產建好,分好,管好,是我們住建部門應盡的工作職責。下一步,要更深入地探索建立健全保障房長效工作機制的問題,要把好政策堅持好、把好事情做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