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白河縣農業局獲悉,近3年來,白河縣農業局為全面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關于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部署,切實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促進漢江水質保護工作,通過項目爭取資金千萬余元用于面源污染治理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確保了全縣和京津群眾飲水安全。
隨著南水北調全線工程即將全面竣工,國家對全線水源地水質提出嚴格的標準要求。由于白河縣處于丹江庫中上游,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漢江經流49公里,境內760多條小河從不同方向匯入其中,為穩定漢江水質達到國家二類標準,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刻不容緩。
為此,白河縣農業局把加強環境保護和漢江水質保護與產業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緊密結合起來,科學規劃產業布局,有效根治農村污染。首先推行畜禽標準化養殖,切實加強養殖污染綜合治理,科學合理劃定畜禽禁養、限養區域和養殖區域。對縣城區供水水源地中廠石梯給水口以上3公里沿河兩岸300米內及漢江下卡子至冷水316國道外漢江沿線,禁止豬、牛、羊、禽等規�;B殖,紅石河、白石河、麻虎溝、冷水河沿河兩岸300米內及集鎮社區方圓300米內,農村社區上風口500米以內,限制牛、羊規模放牧及農戶散養豬、禽規模,對禁、限養區域內現有規模養殖場實行逐步退出機制,妥善解決養殖戶退出補償和生產生計問題;其次,切實加強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和綜合利用。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重點推廣“畜—沼—園”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充分消化利用沼液、沼渣,達到糞污處理零排放、無污染。
白河縣農業局局長史建強告訴記者,2014年初,局領導班子召開專題會議,組建工作組,對全縣畜禽養殖場以及各類農業園區、種養大戶污染防治配套設施的運行、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高毒農藥使用等問題進行了全面排查,對全縣畜禽養殖場建設進行了布局規劃,依法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適養區,并科學選址、合理規劃了新建養殖場。
據統計,目前全縣已建成“豬-沼-菜”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示范基地鄉鎮12個;發展大型農業示范園區6個;生態新村式循環基地35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場42個;小型豬-沼-菜循環戶8350戶;建標準化養豬圈舍14萬㎡;蔬菜設施栽培大棚3800畝;建設農村戶沼氣池17000口;養殖場大中型沼氣16處;年產萬噸有機肥加工廠1處;新建大型一體化農村清潔能源工程1處;關停水源地周邊生豬養殖場3處,實現了農業增收、食品安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多贏,為“一江清水永續北送”奠定了堅實基礎。
文劉師嘉劉小虎本報記者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