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胡梁君)11月4日,白河縣重大矛盾調解中心接到幾名四川籍人員的訴求,要求介入其家屬張某意外死亡的賠償糾紛。
時間回溯到2016年10月27日,四川籍外來務工人員張某在白河縣城于當日下午放工后洗澡時不幸身亡,經白河縣醫院參與搶救的醫生和當地派出所勘察后初步認定是觸電身亡,一場死亡糾紛就此引發。工頭唐某認為張某不是在工地上出的事,而是在放工后洗澡出的事,責任不在自己。房東王某自稱在唐某向其租住該房時,已經講明用該熱水器洗澡時必須斷電,且熱水器上也有明顯的警示標志,自己已盡到告知義務。死者家屬認為張某是由包工頭唐某招來務工的,且是外出務工期間出的意外,故唐某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由于賠償的責任主體無法明確,面對張某家屬提出的死亡賠償,三方各執一詞,張某的死亡賠償一度擱置不前,尸體也無法運回老家安葬。
經過詳細詢問了解得知事件大概經過后,調解中心工作人員于當日下午組織三方當事人到場,在征求幾方意見后均同意調解,考慮到當事人情緒都比較激動,調解人員首先對當事人的情緒進行安撫,并宣讀了調解紀律。然后由三方當事人分別陳述事情經過,在陳述中,眾人七嘴八舌,爭執不下,情緒曾一度失控,面對此種場景,工作人員只得把當事人分別喊出去做工作,待平復情緒后再坐在一起協商此事,在仔細詢問和認真聽取的基礎上還原事件前后,對事件進行入情入理的分析,由于死者家屬提出的死亡賠償費用是按照四川當地的經濟收入標準計算,與陜西省的標準有一定出入,因此,縣調解中心建議用工方先拿一部分費用對死者進行安葬,等死者入土為安后再到當地進行訴訟,對后續賠償費用通過司法途徑解決。經過討論協商,最終用工方同意此解決方案,先預付25萬元費用將死者運回老家安葬再通過法律途徑判賠。至此,一場持續九天的外來務工人員死亡糾紛終于能得到妥善解決。
今年以來,白河各級調解組織共受理各類民間糾紛1117件,成功調解1096件,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及時化解可能引起群體性事件的矛盾糾紛18起,有效維護了社會穩定與白河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