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黃云慧)為拓寬群眾就業途徑,激發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白河縣把就業創業、招商引資和移民搬遷進行有機“捆綁”,以毛絨玩具、服裝、電子、編織四大主導產業為主,創新 “龍頭企業+社區工廠+合作社+家庭作坊”的就業模式,使有勞動能力的農村貧困勞動力和移民搬遷群眾穩定就業,有效解決群眾就業增收和農村“三留守”問題。
社區工廠就業形式比較靈活,對于離廠近的勞動力安排在工廠就業,社區工廠托管中心幫助解決工人子女接送、作業輔導等后顧之憂,確保他們安心上班;對于離搬遷社區較遠,因照顧小孩、老人無法按點到廠上班的,由社區工廠提供設備和原材料,讓工人搬回家中,在家建作坊,并經培訓后回到家里做工,然后將加工好的產品送到社區工廠按件計酬,按月發放工資。
“社區工廠不僅吸引了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和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還減少了農村閑散人員,使留守兒童有了父母,空巢老人有了依靠,留守婦女有了工作,增加了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縣創業就業局副局長代云青介紹道。
截至目前,全縣興辦社區工廠43家(其中返鄉能人創辦25家),吸納就近就地就業2800余人,建立家庭作坊400余戶,幫助群眾實現了掙錢持家兩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