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巴山區的溝壑間,總能看到侯小紅奔走調研的身影。在基層衛生一線,時常響起她專業指導的聲音。在人大會議議政廳,總能聽到她情系民生的建言。作為漢濱區人大代表、漢濱區第三人民醫院院長,侯小紅以“雙崗”建功,在代表履職與醫療服務兩條戰線上交出了讓群眾滿意的答卷。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侯小紅自2021年當選區人大代表以來,系統學習人大工作制度及議事規則,全面提升政治素養和履職能力,在審議工作報告時提出建設性意見23條,參與表決重大事項17項。為精準把握群眾健康訴求,她的調研足跡遍布全區20余個鎮衛生院和50余個村衛生室,形成涵蓋重點專科建設、醫療資源分布、村醫隊伍建設、急診網絡完善等領域的調研報告5篇,推動解決多項基層醫療難題。
在醫院管理領域,侯小紅始終以辦人民滿意醫院為宗旨,積極踐行“三抓(能力、服務、環境)一提升(滿意度)”統攬工作全局。多年長期堅持實施7S精益化管理,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醫院創新“先診療后結算”“診間支付”等12項便民舉措,患者滿意度達98.6%;保持省級文明單位示范標兵稱號11年;2024年1月被陜西省委清廉陜西建設工作專班評為“全省清廉單元示范先行單位”;2024年7月省級“疾控監督員”改革示范現場會在該院召開;“343”巡診模式被陜西電視臺報道;醫院入選“2024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典型”健康中國建設實踐案例。
“資源共享、信息互聯、服務同質、便民惠民”。侯小紅在緊密型醫共體推進過程中,在大河中心衛生院建立急救分站,建立北部山區急救網絡,打通了山區急診急救通道;構建“區鎮村”三級聯動機制,開展心電、影像遠程會診2萬余例,年免費接送患者1600余人次。在轄區內16家鄉鎮衛生院優質服務基層行的創建中,她親自培訓、親自指導,14家衛生院順利通過驗收;依托胸痛中心建設,在轄區內茨溝中心衛生院開展胸痛單元建設并在全市首家通過驗收;通過加強區域內醫共體之間的協同配合, 實施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上下聯動,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解決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的格局。
作為“雙帶頭人”,侯小紅始終踐行“一線工作法”,從診室到田間,從議案到實踐,侯小紅用腳步丈量民情,用專業守護健康,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代表為人民”的莊嚴承諾。正如她在履職筆記中寫的:要讓山區群眾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這是醫者仁心,更是代表初心。
(稿件由漢濱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漢濱區融媒體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