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楊京保 通訊員 宏荒)仲夏時節,風吹麥浪。漢濱區洪山鎮元壩村苦蕎種植基地金浪涌動,豐收的喜悅在山谷溝壑里飄蕩。
六組村民汪全軍捧著自家屋院收割回來的苦蕎如數家珍:“我今年種植了8畝薄殼地,收了3200多斤,馬非馬生態種植公司直接上門收購,4元一斤,一過秤就現付了一萬三千多元,每斤秸稈還賣五毛錢,確實要比種麥子種油菜劃算多了。”
58歲的莊稼把式汪全軍皮膚黝黑身板硬朗,一家四口居住在六組的半山腰,土地瘠薄,山高坡陡,種啥啥不長,一直在貧困線上掙扎。2014年秋天趕集,偶然遇到馬非馬苦蕎生態種植公司做宣傳、送種子,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領了3包苦蕎種子,種了3畝薄殼地做實驗。“這是懶莊稼,耐瘠薄”,說到苦蕎種植,汪全軍打開了話匣子:“2015年曬干一裝袋,3畝地就買了5000多元,我和老伴說有賺頭,這比種油菜種小麥利潤高,用肥少,投勞又不多,野豬又不害,真適合咱這窮山溝種。去年入冬就把所有的薄殼地都種上,要不是今年年初干旱,產量比去年還要高”。
貧困戶汪全軍的致富經是元壩村貧困戶種植苦蕎脫貧的一個縮影。安康市馬非馬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洪山鎮元壩村的苦蕎基地,給薄土地里的貧困戶脫貧帶來了希望和曙光。免費提供籽種、實時技術指導、及時供給耕作機械、保護價上門收購苦蕎和秸稈,這種一條龍服務的訂單農業,全方位解決了貧困戶種難、賣難問題,受到了種植戶的廣泛歡迎。嘗到了甜頭的種植戶忘不了土里刨食的窮鄉親,把自己的致富秘籍傳給了本組村民,今年全村有110戶貧困戶種植了1200多畝苦蕎,僅此一項戶均增收1.5萬元。苦蕎種植成了薄殼地上貧困戶脫貧的又一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