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胡智賢 通訊員 吳亞君
從梯田連綿的桑園到熠熠生輝的光伏矩陣,從花香四溢的芍藥花海到網紅打卡的日落觀景,從譽滿城區的山楂園區到碧波蕩漾的東湖之畔,從花開八里的民宿小院到綠色健康的跑山黑豬……
初春的漢濱區石梯鎮,每一寸山水肌理間都蘊藏著新時代的發展密碼。這座地處安康城區以東12公里、轄12個村的古鎮,近幾年堅持以生態為底色、產業為引擎、民生為根本,積極探索村美民富產業興的發展路徑,托起1.8萬余人“穩穩的幸福”,F在,石梯鎮不僅是安康城區的“后花園”,更是秦巴山區鄉村振興的鮮活實踐。
陳澤利 攝
產業賦能:多元融合激活內生動力
在春日的雙聯村層層梯田上,桑樹新芽初綻,十幾名村民正忙碌著施肥管護。聯豐農民合作社負責人周青鋒介紹:“去年引入智能化小蠶共育設備后,今年蠶繭產量預計提升20%,桑葉質量和蠶繭品級都將實現新突破。”
近年來,石梯鎮以蠶桑、林果、中藥材為特色產業,以富硒糧油、循環養殖、農光互補為主導產業,培育了27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三月賞花、十月摘果”的四季產業鏈。2024年,中藥材初加工技術讓枳殼、山楂等產品附加值提升50%,帶動園區增收300余萬元。
漢濱區委書記吳大林(中)調研項目建設
產業升級的步伐不斷加快。在大石村、花果村的復合光伏項目現場,深藍色光伏板如波浪般鋪展,與青山碧水相映成趣。這座總投資4.7億元的項目,年發電量達1.4億千瓦時,不僅為電網輸送清潔能源,更為11個村集體年均增收超百萬元。
“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光伏廠區運維等崗位實現家門口就業,生態紅利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民生福祉。”石梯鎮鎮長陳超表示。
產業高速發展的背后,是黨建引領的系統發力。石梯鎮以黨建為引領成立產業聯盟,整合轄區土地、人才、產品資源,正在如火如荼推進農業增效、產業增收。各產業園區發揮自身優勢,在農產品包裝、品牌建設、銷售渠道拓展等方面緊密合作,借助安康市首家新媒體賦能鄉村振興石梯直播基地,統一推廣跑山黑豬、馮山斗雞、五月水蜜桃、石梯土陶、東茂山楂等特色農產品。去年,通過直播平臺助力銷售農副產品250余萬元,吸引約4萬人次前來觀光打卡,讓優質農產品走出大山,走進千家萬戶,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此外,充分利用“近郊優勢”,積極發展文旅產業,精心打造“竹喧里”民宿、“花開八里”民宿、“蒙寨山觀日落網紅打卡地”等文旅IP。
生態塑形:綠水青山繪就宜居畫卷
石梯鎮依傍漢江,自然風光旖旎,“石梯遠渡”的古韻流傳至今。石梯大橋、石張大道如同紐帶,連接著中心城區,讓這座小鎮的交通愈發便捷。花卉瓜果產業也因此蓬勃發展,特色農產品聲名遠揚,吸引眾多游客前來休閑采摘、觀光攝影。
山楂園采摘
依托豐富的生態資源,石梯鎮積極培育生態產業新業態。利用油菜、山楂、牡丹、芍藥、桃園、油葵等花海景觀,“百年古柏”“千年銀杏”“二郎灘”“雞公巖”等自然景觀,打造“游東湖、賞花海、采果蔬、觀民俗、品美食”的全季旅游模式。隨著蒙寨山露營基地、張灘—石梯湖畔生態景觀帶的建成,石梯將成為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民俗體驗、特色美食、農產品展銷于一體的特色經濟圈,成為市民近郊游的最佳理想地。
這些生態紅利的持續釋放,源于石梯鎮扎扎實實的環保措施。作為漢江生態經濟帶的關鍵節點之一,石梯鎮一直秉持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將生態建設融入鄉村振興的每一個環節,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深化“五亂”問題整治,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通過“紅黃旗”“二五工作法”激勵措施、“和美庭院”“庭院經濟”創建等方式開展人居環境大清掃。同時,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持續開展動態排查整治,守護好這片綠水青山。
水蜜桃豐收了
今年,石梯鎮將聚焦漢濱區委十六屆七次全會提出的“千萬工程”示范帶建設要求,以九條溝村和雙村村為示范點,對集鎮周邊的農房進行提升改造,扎實有序拆違治亂,發展庭院經濟;以張石大道石梯段兩側護坡為背景,打造十里花海長廊,建設百畝油葵基地,實現網紅“引流”,讓石梯“出圈”“出彩”。
“我們致力于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美麗經濟’,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端上‘生態碗’,吃上‘旅游飯’。”石梯鎮黨委書記陳德榮對此頗有想法。
民生提質:貼心服務托起幸福生活
“在家門口就能參加這么好的招聘活動,工資待遇不錯,還能照顧家庭,各種崗位可供選擇,真是解決了我的大難題。”求職者徐女士興奮地說。
今年2月,石梯鎮舉辦了2025年“春風行動”暨春季產業大招工招聘會。全區9家優秀企業設點招聘,提供紡織服裝、計算機類、家政服務、養老服務、餐飲類等1500余個崗位,滿足不同年齡層次人群的就業需求。 招聘會現場還開設了線上直播間,企業招聘人員與網上求職者實時互動,解答政策疑問,拓寬了就業渠道。
新媒體賦能鄉村振興直播基地
加力促就業的火熱畫面正是石梯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生動實踐。近年來,石梯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組織勞務輸出、開發公益性崗位等多種方式,幫助群眾實現就業增收,不斷地解決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提升群眾的幸福感。
促就業、穩增收的同時,石梯鎮嚴格落實“四個不摘”政策要求,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建立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重點關注農戶因病和因自然災害、農產品價格下行等引發的規模性返貧致貧風險隱患,暢通申報渠道,強化幫扶措施落實,營造多干多補、少干少補的正向激勵氛圍,進一步激發監測對象的內生動力和發展能力,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在耕地保護方面,牢牢端住糧食安全飯碗。扎實開展糧油示范點建設,鼓勵群眾積極種糧穩糧,切實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落實到行動上。
農旅推介活動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石梯鎮將緊盯鄉村全面振興“一個目標”,守牢防貧返貧底線、糧食安全底線、生態保護底線“三條底線”,圍繞湖濱旅游特色鎮、產業發展聚集鎮、鄉村治理示范鎮“三個定位”,抓好鄉村振興、項目建設、現代農業、人居環境、民生保障、安全底線“六個重點”工作,不斷推動全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
石梯鎮黨委書記陳德榮滿懷信心地說:“我們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迎接機遇與挑戰,讓石梯成為秦巴山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