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網訊(通訊員 王福根)“這么多年,這條路都沒有硬化,下雨出門就是一腳泥。自從去年把我們村確定為后進村進行整改之后,黨委政府非常重視這個事,這村上一天一個樣嘛。不光是扶持我們搞產業,還不斷地在改善我們的居住條件。人畜飲水和電網改造工程剛搞結束,現在我們上邊這路硬化又開始了搞了。這么多年沒有辦成的事,今年一年都實現了,我們真的是感謝黨委政府!”這是和平村李有林的肺腑之言。
6月19日,筆者趕赴和平村看到,周邊許多群眾與鎮村干部一起采線路,拉皮尺、算方量,定木樁、做標記,大家忙的不亦樂乎。施工現場工作人員的呼喊聲、挖掘機的轟鳴聲、以及群眾的笑聲交織在一起,格外悅耳。
和平村位于藺河鎮東北部,距鎮政府所在地6.5公里,轄三個村民小組,121戶,450人。由于多年民風村風不正、產業發展緩慢無力、基礎設施極為落后,該村一度成為無人問津、甚至被人遺忘的落后村。2013年,經藺河鎮黨委政府反復研究,決定將該村確立為后進村進行集中整頓。通過采取扎實有效的措施,歷時1年時間,現在的和平村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甩掉了“上訪村”、 “落后村”的帽子,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和諧村”。
時至今日,村內各項產業發展勢態良好,電網改造工程業已完成,村委會活動陣地修葺一新,人畜飲水難題得以解決。但是,通村水泥路僅3.2公里,直接受益僅一個組,到戶率不足20%。因此,將水泥路連到自家門口,是村民的迫切愿望。
在開展第二茬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之際,藺河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先后多次深入到該村,與村里的黨員干部一起謀發展、解難題,與群眾話家常、征詢意見建議。通過整理,“出門不沾泥”是群眾提的最多的話題。因此,藺河鎮領導干部一直把和平村的連戶路建設放在了“心坎上”。
群眾的愿望就是工作前進的方向。為切實改善群眾的居住環境和出行條件,藺河鎮堅持把連戶路建設作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回應群眾期盼、解決群眾需求、方便群眾出行的一項民心工程。不打折扣抓落實,力爭把農村連戶路建成促進民眾增收的“致富路”和密切干群關系的“連心路”。
為此,藺河鎮黨委政府派財政所長和包村干部進駐和平村,進行實地勘察,制定切實可行的建設方案。通過最終測算,1.5公里的土路硬化工程共需要32萬余元。然而,該村目前還欠有十幾萬元外債,如何籌措這幾十萬元的建設資金是擺在鎮村兩級領導干部眼前的現實問題。
正在這青黃不接的時候,省市縣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全面鋪開,市國土局與和平村結成了幫扶對子。在市國土局、縣、鎮三方的共同努力下,資金難題很快得以化解。截至目前,1.5公里的路基平整工作已經完成,只待砂石料和水泥到位,路面硬化工作就會陸續鋪開。
屆時,和平村群眾“出門不沾泥”的愿望將得以實現,連戶路必將連到每一位群眾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