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網訊 (通訊員 蘇 云 楊富琨)10月28日,天空飄著幾絲細雨。嵐皋縣藺河鎮和平村21名低保群眾,又在通村水泥路上除草清淤。這是入秋后,21戶低保戶第二次自發養護村道。
這種舉動,在和平村來說有些不可思議。一起參與修路的低保戶胡宗前介紹:“往年別說是自發組織起來修路,低保評定只要沒鬧出人命就算是好事。去年4月,杜方海聽說低保沒評上自己,抓起一根繩子就要去找干部拼命。”
和平村是貧困村,2012年人均純收入只有3120元。和平村還是鬧心村,以往每年到鎮到縣上訪不下10起。和平村不和諧,究其原因是村務管理搞關門主義,群眾在村上說不上話,就到鎮上縣去說話,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
村級黨組織軟弱渙散,基層群眾就失去主心骨。嵐皋實施“巴山黨旗紅•嵐皋突破中”主題實踐活動后,藺河鎮成立駐村工作組,書記任組長,副書記任副組長,下派經濟發展指導員、第一書記、黨建指導員,確定財政所和廣播站結對幫扶和平村。
“我們首先對財務進行全面清理,然后對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逐一整改。期間對村級財務進行了公式,對班子進行了調整,包括重新配備了支部書記和副支書。村支部班子是核心,必須要選齊配強。”藺河鎮黨委副書記梅才文介紹。
八月,和平村按程序改選村“兩委”班子。新班子上任,鎮上要求,要吸取前車之鑒,多到群眾中去,聽大家說,讓大家評。并約法兩章,一是深入每組,和每個組長溝通交流,請每個組長把大家帶到每戶中,了解群眾思想和生活狀況;二是執行政策不走樣,村上執行優惠政策,要先開村“兩委”會,然后各組召開組民會,確保群眾的參與權和知情權。
摸清了群眾的想法,支部就拿準了開展工作的辦法。低保評定、貧困建卡等涉及群眾實際利益的事,組織大家按照政策自己評、自己定,過程公開、結果公示;涉及道路養護、用水管理、紅白事項等公共事務,召集群眾集體討論,統一意見后形成村規民約,大家照章執行。
發展增收產業是原來工作的老大難。以前,干部為這事跑斷腿、磨破嘴,老百姓既不領情還嫌干部找事。現在,不用動員,群眾自覺把上訪告狀的精力用在致富上。連曾經找干部拼命的杜方海,今年也種了10畝莊稼30畝魔芋。村支書李家銀介紹,今年全村種植烤煙140畝,改造老茶園150畝,新發展擴建魔芋500畝,栽植核桃造林5000株。
整頓后,和平村華麗轉身,興產業抓發展成了群眾的共識,全村今年人均純收入也將有望歷史性的突破5000元。這一切,源于2013年實施的“巴山黨旗紅•嵐皋突破中”主題實踐活動。該活動明確規定,要開展基層黨組織創業建功、素質提升、為民服務三大行動,著力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
目前,該縣對生病短路的基層黨組織實施微創手術,配齊支部班子11個,調整支部書記9人,下派第一副書記25人,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47個,整頓軟化率100%,實現了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