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顏克存) “我今年都86了,在山里住了一輩子,沒想到在有生之年還能見到公路通到家門口,黨和政府真是對我們太好了”,2015年10月14日早上,安康市嵐皋縣佐龍鎮明星村五組老人陳盛月看到開著挖掘機正在為自己家修路的工作人員時,笑著這樣對兒子顏學平說。
明星村是佐龍鎮最偏遠的村莊,距集鎮30多公里,位于大山深處,只有唯一一條與外界聯系的通村公路,但就是這唯一的通村路卻沒有通往該村五組,使生活在五組的村民出行極其不便。他們不論天晴下雨,要想外出辦事,就必須早早起床,步行穿過雜草叢生的山路,來到兩公里以外的通村公路,再找車輾轉目的地。
村民的出行難,村書記胡德勝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他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幫五組村民打通這“便民通道”。平日里,他一邊深入五組村民的莊稼地,實地查看了解情況,與村民深入溝通,根據實際幫助他們搞好經濟建設,以種植中藥材為主,擴大種植面積,建立種植基地,帶領他們發家致富;一邊積極爭取,向上級鎮府尋求幫助,籌措公路建設資金。
經過他的積極爭取,如實反映,解決明星村五組村民出行難問題成了佐龍鎮黨委鎮府最關心的事,在多次與嵐皋縣交通運輸局進行銜接、溝通后,“為明星村五組村民打通最后兩公里回家路”被納入了政府議事日程。
10月11日,明星村五組村民終于迎來了盼望已久的修路日子,挖掘機的轟鳴聲打破了山里原有的寧靜,在工作人員緊張的忙碌下,一塊塊堅硬的石頭被移開,一方方笨重的泥土被挖起,一條寬闊的便民大道也展露了新顏。
曾經最令村民顏學義頭疼的就是每年春耕時節,他要外出采購肥料,由于不通公路,每次商家都把肥料送到公路盡頭就放下了,沒辦法幫他送到家門口,他只能用肩扛、用背馱,漸漸他年紀大了,一袋肥料不能一次扛回家了,只能選擇跑上兩個回合。
現在,他指著修通的公路,對書記胡德勝高興的說:“路通了,這下我的頭疼問題解決了,真是好啊,這還得感謝黨和政府啊,要不是他們,恐怕這輩子車都到不了我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