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嵐皋四季鎮楊家院子,“三彩閣農家樂”業主王三翠告訴筆者:“今年農家樂收入有80多萬、農家賓館收入5萬多元、豆腐乳賣了14萬元,給雇請的5個工人開出工資15萬元。附近農戶的菜、肉、黃豆,也讓我全部包銷了。”
“三彩閣農家樂”只是嵐皋農家樂產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隨著該縣旅游業跨越發展,農家樂如雨后春筍一般競相開張。據統計,截止目前,該縣共發展農家樂806家,農家賓館116家,僅農家樂、農家賓館兩項帶動3000余名農村群眾就近從業,人均年收入超3萬元。
除了農家樂,土特產也十分暢銷。家住南宮山南線旅游服務區的花里新村陳方友,兩年前看準了花里千年古梯田稻米的潛在價值,開起了旅游商品小店,開發了禮盒型“火山米”。兩年來,隨著“錦繡花里”榮膺陜西省旅游特色名鎮、首屆中國南宮山旅游文化節隆重開幕,中省市30余家媒體聚焦花里,老陳的“火山米”也借勢揚名,一度賣到了10元一斤。
據老陳介紹,幾年來,共銷售禮盒型“火山米”近2萬盒,創收80余萬元。在他的帶動下,桂花村的“桂花香米”、花里村的“紅花米”、官元的“古家紅香米”也紛紛進入旅游商品柜臺,博得游客親睞。目前,像老陳一樣從事旅游服務業,銷售土蜂蜜、魔芋干、干鮮果等土特產和特色藤編、根雕、十字繡等工藝品的人達萬余人。
旅游商品加工業的發展,也吸納了很多農村富余勞動力,促進了農民增收。嵐皋縣康森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2007年成立的年加工產出量達1000噸魔芋食品的旅游商品產出企業,常年解決勞動就業200余人。在嵐皋,從事旅游小商品加工企業目前已發展到近20家,開發旅游商品10余類30余種,吸收農村勞力近30000人。
而今,嵐皋正懷揣著“旅游富民、生態強縣”的目標一路前行,農民也正搭乘著旅游“快車”奔向富裕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