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網訊 (通訊員 張昊 梅放)“溢河鎮立足于境內5000余畝南宮湖優勢資源,做足涉水產業文章,網箱養魚3000余箱,依托‘漁家溢河’名片發展漁家樂近60余家,2012年人均純收入達到6000余元……”嵐皋縣溢河鎮黨委書記王道志看著放在案頭的總結材料,眉頭緊鎖。
溢河鎮是一個僅有6000余人的庫區移民鎮,除一部分人住在臨近南宮湖的207省道沿線外,大部分群眾仍然依山而居,靠勞務輸出和經營土地生活。溢河鎮有12萬余畝林地,如何讓大多數群眾憑借林下資源實現產業上山,在山林中也能挖出金疙瘩,實現城鎮化就地轉化?這是他在思考的問題。
2013年,該鎮在各村召開動員會、成立合作社、培養大戶、流轉土地。鎮上40余名干部發動各村群眾千余人,憑借著一股開辟幸福道路的干勁,沿南宮湖兩岸砍灌、整地近30000畝,栽種速生泡桐、漆林、核桃林等經濟林果園。同時,發展烤煙700畝、栽植林下魔芋5000畝、養蜂500箱、培育山林經濟產業大戶277戶,林下產業迅猛發展。
“山林經濟”已見端倪,該鎮又為群眾打起了算盤,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讓更多的群眾得到最大實惠。2014年年初,縣上啟動“美麗農家”建設,把該鎮作為第一批重點創建對象,溢河鎮抓住契機,投資8萬余元,遠赴湖北調運優質金銀花4500株,栽植于207省道兩側,為美麗溢河增添了一抹靚麗。
碧湖引龍居,青山招鳳棲。投資5000余萬元的現代農業示范園項目落戶該鎮宏大村,紅豆杉、金銀花、菊花、管外藥材、盆景……紛紛運出山去。招商引資500萬元,采取租金加分紅的形式流轉土地1500畝,種植厚樸樹15萬株。群眾在家門口當上“林場主”、“小老板”。
群眾笑的合不攏嘴,宏大村支書成國耀指著眼前的青山高興的告訴筆者:土地畝均年租金230元,100元作為土地流轉金,另外130元以入股的形式在經濟林取得收益后分紅,企業反聘簽約農民管護樹苗,一月掙取勞務費上千元。這樣一流轉,地‘盤’活了,群眾在家門口就有錢賺,這一塊塊青山又熱鬧了。
如今再走進溢河鎮,除卻“南宮湖畔漁業興”這一生動的畫卷外,崇山峻嶺間成片的林木、果園里,時而傳來農人的歡聲笑語,嫣然也構成了一副“南宮山下林果旺”的喜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