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陳金山)平利縣正陽鎮平均海拔1200米,坡地面積占轄區總面積的90%以上,坡地平整度差,跑水、跑肥、跑土現象突出,作物產量低而不穩。“種一坡拉一車,打一簸箕煮一鍋”,這曾是對正陽老百姓種植場景的生動寫照,而且這樣的收成,還是在降雨充沛的前提下,否則可能顆粒無收。廣種薄收、效率低、勞作強度大的人畜種植模式,嚴重制約了產業結構的調整,成為百姓致富路上的“攔路虎”。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鎮黨委政府通過多次調研走訪,綜合研判,厘清了正陽鎮農業經濟發展滯后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農業基礎薄弱,耕地多,群眾勞動強度大,土地產出能力弱,群眾增收困難;另一方面是種植業結構單一,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針對上述問題,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積極尋求解決辦法,在包幫部門縣水利局的爭取協調下,于2017年11月開展實施正陽鎮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該項目共涉及正陽鎮的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6個村630余戶。項目總投資1250萬元,綜合治理面積2500畝,建設生產路1.14km、田間路1.24km、排灌溝渠1.14km、排洪溝0.56km。
截止當前,工程已初見成效,原來瘠薄、小塊、高低錯落的坡地變成了整齊的梯田。“坡改梯”項目的實施開啟了正陽鎮土地治理的先河,不僅可以提高全鎮土地質量和蓄水能力,變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地”為水、土、肥都保住的“三保地”。同時也為全鎮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推動鄉村振興奠定了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