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網訊(通訊員 易安定 朱玉湘)旬陽,位于陜西東南部,頭枕莽莽秦嶺,腳蹬巍巍巴山,沐浴滔滔漢水,懷抱汩汩旬河,山環水繞,狀若“太極”,有“中華太極城”之美稱。但旬陽山大人稀,土地貧瘠,財政吃緊,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然而,貧困沒有阻擋得了旬陽人發展教育的堅實腳步,旬陽人在“開發”中優先發展教育,不斷刷新教育的輝煌篇章:在陜南率先實現了“雙高雙普”、率先實現了省級教育強縣、率先通過了“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基本合格縣”驗收。在這眾多榮譽的背后,教育信息化功不可沒。
奠基:基礎設施“三級跳”
旬陽地處秦巴腹地,消息閉塞,經濟落后,但旬陽教育始終在追趕潮流,教育信息化建設更是不遺余力。
上世紀90年代就給學校配置了計算機,并開展了教師計算機應用技術全員培訓,共培訓教師3200余人次,并由人事局發放培訓登記證書,作為職稱晉升的必備條件。讓微機走進教師,開始了教育信息化的艱難起步,教育信息化也在每一位教師心中埋下了種子,城區條件較好的學校開始將計算機運用于教學。
2004年,旬陽縣被確定為國家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試點示范項目縣,2005年,被列為國家農遠項目工程實驗縣。借此東風,旬陽乘勢而上,讓網絡走進學校。到2006年底,旬陽縣全面完成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建設任務,總投資1300多萬元,覆蓋全縣所有農村中小學校。為所有村小配置了29吋彩電和一臺DVD播放器;為完小和中心校配置衛星接收器、一臺電腦和兩臺電視機,可接收和利用遠程數字資源;為初中學校建起一個擁有30臺電腦的網絡機房。讓網絡走進學校,也讓學校有條件走進互聯網。到2008年,旬陽建成國家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1所,省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3所,全縣共有計算機4500多臺。
2008年,旬陽創建省級教育強縣?h上制定了《旬陽縣中小學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三年規劃》,教育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加強,旬陽電教工作多次受到省市主管部門的表彰,電教館被省教育廳命名為“陜西省標準化電化教育中心”。2009年,旬陽通過省級“強縣”驗收,2013年又通過“強縣”復驗,學校配置計算機5477臺,完小以上學校均建起計算機網絡教室,中心校以上學校生機比達到10:1,教師實現一人一機。教育信息化建設完成了“三級跳”,達到省級教育強縣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