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山深處步入都市高校,從企業白領到家鄉小鎮白手創業,成熟而穩重的邱令昆對他的選擇和定位充滿信心。
(一)
2004年7月,邱令昆從蘇州工商管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畢業后順利進入了谷歌(中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對口的專業,不菲的收入令同學們羨慕不已。當所有人都以為他會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的時候,2006年年底,邱令昆卻做出了辭職的決定,只為了實現彭拜在內心深處的創業夢。
邱令昆回到家鄉旬陽棕溪,正值當地政府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建房和進城購房火,這讓迷茫中的邱令昆找準了創業方向:搞建材銷售。
說干就干,經過3個多月的準備,他的建材店正式開業。在外多年的歷練,銷售工作對他來說,還真是如魚得水,建材店生意很快紅火起來。父母一開始很反對,不甘心用血汗錢供養的大學生回到山里做生意,覺得面子也過不去。見到兒子創業的勢頭和決心,且生意漸有起色,也就不再阻攔,還給拿出了積蓄,助兒子一臂之力。
(二)
正如朋友所說,邱令昆是個“不安分守己”的人,他一直在尋找更為合適的商機。
邱令昆跑遍了旬陽的大街小巷,他很快發現,現在購車的人越來越多,現有的停車場遠遠無法滿足停車需求,寸土寸金的城市建平面車位成本太大,立體停車技術前景廣闊。
面對新的商機,邱令昆重新打量了自己,總結出自己的優勢所在,經過權衡,他決定“干”。用創業的心態去就業,他干得無比賣力。“怎么管理團隊,怎么提升業績,怎么做好企業宣傳等等,讓我很受益。”現在回想起來,邱令昆感慨道,特別感謝那段日子,這是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經歷。
在創業的路上,他再次出發。2013年年初,邱令昆直接與中國兵器集團陜西大洋機車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合約,以代理商的名義將立體車庫存技術引進旬陽中弛大廈地下停車場。
那段時間,邱令昆以勤補技,起早貪黑,苦練內功。為了盡快掌握相關專業知識,摸索技能。白天還得加班加點學習,惡補管理知識。曾經有一段時間,邱令昆連續五天五夜跟著工人趕任務,餓了就吃泡面加咸菜,困了就靠在墻角打個盹,醒來接著埋頭苦干。人瘦了,臉黑了,看到第一個項目安穩著陸,邱令昆的底氣足了許多。
邱令昆首先招賢納士,重新購置辦公設備、做策劃、做宣傳。2013年10月,邱令昆再次注冊了自己的公司,享受了減免稅費等優惠政策,心中充滿了感恩之情。于是,他召集了30多名大學生和返鄉務工人員,組建了一支安裝立體車庫技術團隊。公司主營業務為立體車庫的安裝及售后服務,附帶平面車位的擴容及改造,車輛管理系統,環氧地坪及鋼結構工程。
經過幾年的折騰摸索,轉戰了幾個行業,邱令昆深深理解并懂得,大學生僅有創業熱情,但由于經驗欠缺、能力不足、不了解市場等原因,導致創業成功率明顯偏低。如何打好創業的第一仗,如何不使自己在一開始就陷入創業困境?
機會往往垂青有準備的人,幾年的沉淀與積累,邱令昆把質量、服務和誠信作為創業成功的三件制勝法寶。公司創建之初,最大困難就是客戶對產品的認可度不高和同行的競爭激烈,為了贏得客戶的信任,邱令昆認真執著,一個問題來回幾十次地跑,免費請客戶實地考察,前期咨詢、更改完善設計方案更是隨叫隨到,合作方硬是被邱令昆的真誠和踏實感動,同時,公司的產品和服務得到了客戶認可。經過3個多月的努力,他拿到一個300多萬元的立體車庫安裝項目,公司開始正常運轉。
(三)
經過兩年的學習和工作實踐,邱令昆掌握了“立體車庫”的安裝技術。創業的過程無疑是艱辛的,但創業的成果卻讓人欣慰。公司成立至今,已經在安康、旬陽、石泉等地建設立體車庫4個,車位數418個,他克服了一道道難關,正是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帶領著他的團隊,讓公司運營上了軌道,實現了贏利。
邱令昆和他一首創辦的企業得到同行的肯定和認可,受到了政府和業界的廣泛關注。2014年10月被推薦為安康市大學生創業協會第一屆會員。
面對成功,讓邱令昆感觸頗深。他說,創業之初的日子是一生中最苦的日子,也是最難忘的一段時光。從資金籌措、公司注冊到今天的發展,得益于政府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政策,也離不開團隊們從起步時一起過苦日子的不離不棄。
飲水思源,邱令昆創業有成不忘擔當,他聯系了30多個在家鄉創業的大學生,于2015年1月自發成立了旬陽縣大學生創業協會。協會是由旬陽縣人社局主管,經旬陽縣民政局批準登記的公益性社會團體組織,可以為創業的大學生提供政策、法律、信息、技術、資金等服務,幫助更多的創業大學生。
在第一次會員大會上,副會長邱令昆在發言中時語重心長:“大學生們創業做項目不要心存僥幸,不能等靠要,要結合國家大方針,結合自身特長,整合身邊資源,認準的事說干就干,且要堅持。”
看著載車板上的汽車緩緩升起,邱令昆臉上洋溢著一個創業者自信的微笑:“立體停車場可‘升天入地’, 是傳統停車場容量的3倍以上。現在就旬陽而言買一個車位就要15到18萬元,單買一個立體車位只需要9到12萬元,省錢不少,下一步,我要從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提升效率入手。若可行的話,我打算在安康開避市場,屆時,將停車場的容量提升數十倍以上,想方設法降低經營成本。”
“夢有多遠,路就能走多遠”。邱令昆無比堅信,其實,路就在腳下。 記者 肖兵 通訊員 張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