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致凡
近年來,旬陽市棕溪鎮緊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設目標定位,按照“建、用、管、活、強”五字工作思路,以“抓重點、破難點、創亮點”為主題,精細管理做強文明實踐陣地,扶優扶強打造文明實踐品牌,知行并舉深化文明實踐內涵,呈現出“文明實踐站點全域覆蓋、文明實踐活動精彩紛呈、文明實踐品牌層出不窮”的生動局面。
從“一方獨唱”到“眾聲合唱”,不斷筑牢文明實踐“前沿陣地”
整合資源,由“千條線”匯入“一張網”。累計投入資金30余萬元,將文化書屋、文明實踐廣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廊等各類陣地整合進所(站),打造出以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為中心,輻射1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的共建共享“同心圓”。轉換角色,將“帶頭干”變為“合力干”。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作用,通過群眾推薦,發動基層黨員干部、產業大戶、退伍老兵、鄉賢模范等100余人,組建4支志愿服務隊,所、站舉辦培訓20余場,培訓骨干60余人,文明實踐隊伍力量不斷壯大。加強聯動,由“小分隊”轉為“大部隊”。拓寬群眾參與渠道,每月常態化招募30余名志愿者深入田間地頭開展送技下鄉、親情連線、助力夕陽紅等針對性強、實效性強的服務,打造村民家門口的15分鐘志愿服務圈。
從“陣地搭臺”到“眾人唱戲”,持續奏響文明實踐“動聽樂章”
讓旗幟“飄”起來。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列為村黨組織工作項目,黨支部書記作為項目第一責任人,組建“庭院”黨員先鋒隊,發揮服務群眾、教育群眾的凝心功能,讓黨的旗幟在基層陣地高高飄揚。讓理論“實”起來。整合宣講力量,組建19支板凳宣傳隊,深入群眾身邊,用“講+演+問”嵌入式宣講的新方式,把“大政策”轉化為“小故事”,把“大道理”轉化為“小文藝”,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不斷增進群眾對黨的認同感。現已開展理論宣講200多場次,覆蓋群眾600余人。讓品牌“亮”起來。創新成立了“星火青年團”志愿服務隊,組成人員為全鎮35歲以下青年干部,圍繞政府中心工作及自身主責主業,通過政策宣講、節日慰問、日常幫扶相結合的方式,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將推動本職工作同服務群眾、教育引導群眾相結合,傳播好黨的聲音、傳遞好黨的溫暖。同時,將團隊成員分配至各文明實踐站,收集群眾“微心愿”、辦好群眾“微實事”,以“點單式”“訂單式”服務讓轄區群眾切身感受到黨的聲音就在身邊、社會的溫暖就在身邊、美好的生活就在身邊。2023年12月,棕溪“星火青年團”被安康市委組織部、宣傳部、文明辦、團市委等單位聯合評選為“安康好青年”集體。
從“文明實踐”到“實踐文明”,積極探索文明實踐“創新路徑”
移風易俗展新風。一方面指導各村(社區)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成立紅白理事會,發揮理事會作用,督促黨員群眾、人大代表等帶頭不操辦、不參與“無事酒”。同時,通過村組微信群、廣播“村村響”等平臺,召開村民會、院壩會等,宣傳正面典型做法,破除舊俗。另一方面結合端午、中秋等民俗節日,舉辦群眾性文藝文化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精神生活。同時圍繞天價彩禮、厚葬薄養、大操大辦等問題,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宣傳活動,樹立新風。道德引領樹榜樣。依托各文明實踐站,深入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通過好人帶動和榜樣示范,樹立道德標桿,傳遞道德力量。同時,深入實施孝義善舉培育工程,著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化作經常,堅持用身邊人講述身邊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不斷厚植崇德向上文明新風尚。目前,已選樹出村級先進典型47名、鎮級先進典型10名、市級先進典型6名、省級及以上先進典型4名。制度創新增實效。制定《棕溪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設實施方案》《棕溪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工作責任清單》,對全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基地三級具體工作運行進行了規范和細化,并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工作納入年度綜合考核,常態化、持續化的機制運轉,真正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動”起來、“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