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胡發海)鎮坪的夏日,艷陽高照。記者一行驅車前往鎮坪縣曾家鎮星明村。說起今日的星明村,正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一個一直徘徊在貧困線上的小村莊,如今已脫胎換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星明村,探尋這里發生的故事。
走進村頭,快速發展的新氣息迎面撲來:一頭頭膘肥體壯的牛悠閑地享受著絢麗的陽光,豬圈里的土豬撒歡地相互追逐著、一群群羊兒悠閑的散著步……處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如果不是老干局的干部和村上的干部幫襯我,生活、娃兒上學都成問題,更莫說日子還越過越好啦。真的感謝他們啊!”星明村一組村民周鳳軍如是說。
今年57歲的周鳳軍,祖祖輩輩住在星明村一組。妻子是個聾啞人,兩個孩子一個念技校、一個念小學,生活舉步維艱。就在他被生活的重擔壓的喘不過氣來的時候,村里來了以幫扶部門老干局為首的脫貧攻堅工作隊。來到他家了解詳細情況,幫他制定脫貧計劃,根據周鳳軍的居住地理優勢,工作隊幫助他搞起了養殖業。如今,他家的5頭牛、20頭羊膘肥體壯,陸陸續續的出售,收入已過萬元。這讓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生活的信心大增,他還在閑暇時,還搞起了中華蜂養殖。
在星明村,像周鳳軍這樣發展養殖業脫貧致富的就有11戶,占全村一般貧困戶的61%。這些驕人的成績折射出幫扶部門省監獄局和縣老干局的辛勤付出。
星明村自然條件差、產業基礎薄弱、群眾增收條件相對滯后,在幫扶過程中,老干局與省監獄局、星明村三委成員堅持“產業第一”的扶貧理念,明確了“基礎帶動、產業增收、精準施策、整村脫貧”的幫扶對策,積極與省監獄局、扶貧局、搬遷辦、水利局、電力局和慈善協會等單位,協調資金610余萬元,解決星明村村級綜合服務中心、文化廣場、交鑰匙工程房及小配套工程、村級衛生室、綠化、亮化、環衛、排污配套工程、農村電網改造、安全飲水、基站建設、寬帶建設、產業路、堤防、便民橋等16項系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全村基礎設施、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等全面改善,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群眾居住地路、水、電配套,電力入戶,同網同價;電視入戶達90%以上;寬帶進村,手機信號全覆蓋。
“現在好了,有了幫扶工作隊的幫助,我們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全搞好了。現在我不出村,不跑路,直接在電腦、手機上學到養殖技術。”村民秦孝金是養雞專業戶,在工作隊的引導下,他不斷擴大養殖規模,成了村里的養殖大戶。
變被動“輸血”為主動“造血”的“魚漁雙授”的產業化扶貧新攻堅,讓星明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工作隊還幫扶注冊成立了鎮坪縣星明村農業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農副產品訂單銷售的市場主體逐步形成。將全村18戶64人一般貧困戶逐一同合作社對接,簽訂農副產品銷售訂單。以“訂單”為聯結的扶貧模式初見成效,合作社與貧困戶簽訂了土豆訂單、磨芋訂單、蜂蜜訂單和土雞訂單等銷售協議;合作社又與安康監獄、鎮坪縣魔芋加工廠簽訂農副產品銷售合同,實行企業托底收購、合作共贏,達到了訂單脫貧目標。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全村養蜂500余箱、培育萬只林下養雞大戶1戶、養雞10000余只,發展魔芋250余畝。貧困戶訂單銷售土豆2萬余斤、蜂蜜3千余斤、魔芋5000余公斤。
養殖業趟出了一個村的致富路!星明村在發展的道路上,腳步越發鏗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