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何軍 )“在門口能掙大錢,我當然高興!”“種地,這本來就是咱農民拿手的,還能掙錢,這扶貧措施好!”5月27日,在安康市鎮坪縣城關鎮新華村富民公司務工的貧困戶們拿到了總計20多萬元的工資后,心情很激動。
在“支部+X+貧困戶”的扶貧模式下,新華村不但成立村級企業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破零,更初步實現了脫貧攻堅方案的有效“落地”。
抓住機會不放
2015年12月,文彩新區建設已經啟動、平鎮高速也將開建。前者近在咫尺,后者出口即將修到家門口,對于身邊這兩件“大事”,新華村黨支部書記于滿倉覺得應該把眼界拓寬。
“我們不能端著金飯碗要飯!”于滿倉說,“搞倉儲物流絕對能掙錢,村民脫貧是個啥子事吆,就是離我們奔小康也不遠了!”
這是一個好機會!于滿倉帶領領導班子成員說干就干,他們馬不停蹄地拜訪了村里21位有經濟實力、有商業頭腦的“能人”,逐一征求了意見,進行了溝通。
“有高速路了,咱村適合種,同時又暢銷的魔芋應該更有市場。”“可以搞建材市場,這需求量大著呢。”……經過和大家大會小會的不斷商量,以倉儲物流中心和500畝魔芋種芋種植基地為當前核心板塊的村集體經濟“藍圖”逐漸清晰了起來。 2016年3月29日,由新華村黨支部組織的“落地”會議召開了。公司名稱、體制、經營范圍以及村民參與辦法等在會上逐一成型,21位“能人”作為大股東率先入股,“鎮坪縣新華富民工貿有限公司”誕生。
扶貧效果初顯
“我與富民公司簽訂了9個月務工增收協議,對方承諾我最低收入為2萬元。”6月11日,正在修建通往魔芋產業基地道路的新華村貧困戶薛云學高興地告訴記者。
這是新華村組建富民公司參與脫貧攻堅以來,貧困戶享受到的第一個幫扶措施。魔芋基地建設啟動3個月來,貧困戶分別參與了基地建設的清理、整形、下種和修路等工作,富民公司已累計支付貧困戶務工工資48萬。
現在,500畝魔芋種芋種植基地已投資300多萬。通往該產業基地的道路和部分橋梁也正在修建和架設之中,到年底前還要完成種芋存儲房建設、采收種芋等大量工作。
“我們已流轉了包括貧困戶荒地、林地在內的2000多畝土地,后續建設用工還大著呢!”富民公司董事長夏明輝說,“只要簽了協議的貧困戶聽從公司安排上工,公司保證合同期內有事做,而且收入不低于2萬元。”
土地流轉荒地每畝200元,林地每畝80元;基地務工,每天按120元支付……已有新華村50多個貧困戶勞力以及周邊文彩村、坪寶村17個貧困戶勞力簽協議在富民公司魔芋基地工作,基本涵蓋了新華村現有的59戶貧困戶,初步實現了新華村精準扶貧。
走上逐步富裕路
“截至目前已經有150戶(含貧困戶)報名參與入股富民公司倉儲物流中心,我們正在商議怎么給村民分紅。”6月11日,于滿倉告訴記者。
而據于滿倉介紹,投資130多萬,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倉儲物流中心已于2016年11月18日建成。考慮到村民要入股,要對村民負責,所以廣場及配套設施建設正在招標。
“我們的初步方案是,不管經營狀況如何,我們保證入股村民至少有10%的分紅。”夏明輝說。
按照富民公司的初步構想,每股500元,認購不設上限,即使一股都能認購。但這一股究竟能給村民帶來多少收益?
“這也是我們遲遲沒有讓村民開始認繳股金的一個因素。”于滿倉說,“個別企業用中央金融‘5321’專項扶貧基金的思路比較好,村上和公司正在考慮是否也采用這種模式吸納村民入股,那樣每戶入股5萬元,就能穩定增收渠道,真正達到脫貧致富的目的了!”
事實上,魔芋種芋種植基地和倉儲物流中心只是富民公司若干項目中的兩個而已。
“未來,現代農業園區綜合管理服務中心,倉儲物流加工區、中高山綠色農業科技創新區、休閑觀光區等總占地2605畝,投資6282萬元的‘一心、三區、四基地’及相關產業的后續發展鏈等都已進入富民公司的規劃。”城關鎮聯村干部冉烽說,“新華村黨支部的思路是一步一步打造自己的村級產業集團,讓老百姓真正富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