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效廉)為進一步加快脫貧致富步伐,提高貧困人口素質,實現穩定脫貧。2018年,紫陽縣將對貧困勞動力開展產業技術培訓26533人,其中茶業技術8844人,畜牧8883人,糧蔬6405人,林果產業培訓2401人。采取 專家授課、現場培訓、技術承包、田家課堂等形式廣泛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技能培訓,使每個貧困戶至少有一名勞動力掌握1—2門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農業生產技術。變“輸血”為“造血”,不斷提高貧困群眾科學文化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助推產業扶貧再上新臺階。
該縣結合縣情實際,大力發展特色主導產業,重點對標準化茶葉建園、綠茶制作技術,茶園管理、病蟲害防治;玉米、紅薯高產栽培技術,矮化香椿、陽荷姜高產栽培技術,魔芋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生豬養殖,牛、羊規模化養殖,優質家禽養殖技術,動物疫病防控;花椒種植與管理,核桃、板栗建園與豐產栽培管理、病害防治,柑桔、金錢橘、皺皮柑栽培管理、病害防治技術等為培訓重點。
該縣要求各鎮各包聯部門要對各類培訓資源和機構進行有機整合,統籌實施、規范管理,最大限度發揮綜合性培訓平臺作用,增強培訓精準性,結合各村產業發展現狀,制定產業技術培訓計劃,精心組織實施。對適齡勞動力、致富帶頭人、從事農業生產和服務的勞動力進行分類確定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到村到戶到人開展培訓需求調查,對勞動力個人情況、從業狀況、技能水平、需求和愿望進行分類登記造冊,建立培訓檔案臺賬,實施精準培訓。使參訓對象切實掌握技術,確保培訓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