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工作研討會上的致辭
中共安康市委書記 郭青
尊敬的徐主任,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同志們,朋友們:
金秋時節,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工作研討會在安康隆重召開,這勢必給安康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我謹代表中共安康市委、安康市人民政府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誠摯的歡迎!
安康位于陜西省南部,地處秦嶺之南,巴山以北,與四川、重慶、湖北接壤。轄1區9縣,國土面積2.3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03萬。安康歷史悠久,石器時代即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夏屬梁州,商屬上庸,秦在安康設漢中郡。西晉太康元年取“安寧康泰、萬年豐樂”之意始稱安康。唐、宋、元、明、清分別設金州、興安州、興安府。新中國成立后,先后設陜西省人民政府安康專員公署、安康地區行政公署,2001年元月1日撤地設市。安康人文薈萃,是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古老的漢劇被稱為京劇之母,三秦、荊楚、巴蜀等文化在這里融為一體。女媧在此“摶土作人”、鯀偷上帝息壤為民除患,誕生了佛教禪宗七祖懷讓,啟蒙了沈尹默、沈士遠、沈兼士三位新文化運動巨匠。安康資源獨特,素有“天然生物基因庫、中國硒谷、中國茶鄉、西部水城”等美譽,“靈蓄南國一派秀,勢承秦巴二脈雄”是安康美景的真實寫照。安康區位優越,處在關天、成渝、江漢三大經濟圈結合部,西康、十天、陜川、西漢高速公路和316、210國道橫貫全市,滬蓉、襄渝、西康鐵路在此交匯,隨著安康機場遷建項目、漢江高等級區域航道加快實施,成為連接西北、西南、華中地區的區域交通樞紐。
安康屬國家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轄區內的10個縣區均為貧困縣;國家主體功能區劃分的限制開發區域面積占全市84%,有9個縣列入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占丹江口水庫入庫水量的66%。安康市正處在跟進全省步伐、縮小與全省全國發展差距的關鍵時期,發展不足是安康最大的實際、增加收入是群眾最大的愿望。按照這些基本市情的要求,我們提出了走民生為本的循環發展之路,建設美麗富裕新安康的發展思路,實現生態美、城鄉美、和諧美和產業強、百姓富、保障好的目標。我們在實踐探索中,注重統籌協調好四種關系。一是經濟與生態的關系。遵循安康循環發展的優勢在生態、責任也在生態的理念,綜合利用山、水、人基本要素,著力構建循環產業體系,促進經濟再生產和生態再生產同步發展,讓城鄉因環境而美,讓群眾因生態而富。二是發展與民生的關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力解決基本民生、重點解決底線民生、及時解決熱點民生,把更多的財力用在群眾直接受惠受益的民生項目上,多形式、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讓人民群眾在共享發展成果的同時,理解和支持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三是當前與長遠的關系。提出“一年要栽五年的樹,一代人要造三代人的林”,實施大規模、高質量造林,夯實重點生態功能區基礎工程。鼓勵發展“飛地經濟”,引導限制開發區域的縣將重大項目向重點開發區域的月河川道集中,優化可持續發展布局,創新區域生態功能管理機制。四是速度與轉型的關系。一方面要保持一定發展速度,不斷跟進全省發展步伐。另一方面,更加注重發展質量,使發展的成效經得起歷史檢驗。改變“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在轉方式、調結構上下大功夫,堅持把生態友好型、就業主導型產業放在優先發展位置。
我們將以本次會議為契機,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虛心學習和借鑒兄弟市區先進經驗,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區要求,提升循環發展水平,提高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促進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可持續發展,在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等方面探索新經驗和新思路。努力使生態環境保持全省領先,生態建設成為全國示范,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應有的貢獻。
最后,預祝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工作研討會圓滿成功!祝大家在安康度過美好時光!
謝謝大家!
(2013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