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糾結,什么病看中醫,什么病看西醫?昨天,省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科普知識 ,我省中醫藥專家為百姓答疑解惑。急性病、意外傷害、器質性病變一般看西醫。慢性、退行性疾病及亞健康狀態應采用中醫調理和營養補充。
感冒了中西醫對癥施治
天氣剛剛轉涼,張女士上初中的女兒喉嚨發癢,喝水也不管用,接著是喉嚨像針扎一樣痛,她到省中醫醫院請曹利平大夫給開了三服中藥,里面有金銀花、連翹、防風、紫蘇還有焦三仙等。張女士說,每年剛開學的時候,孩子都會嗓子發炎、感冒等,都找肺病科的中醫開湯藥 ,她覺得比打吊針的效果好,花錢少。
省中醫醫院肺病科一級主任醫師、省首屆名中醫曹利平大夫善于運用中醫及中西醫兩法治療呼吸系統疾病,她說人們剛剛經過炎熱的夏天,肺里往往有熱,氣溫下降,人們容易著涼,患上感冒,所以中醫會用一些像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的中藥; 考慮孩子會有一些食積,還用了一點焦三仙,為了預防感冒后咳嗽,用一些浙貝母等止咳的藥材。一般來說用中藥治療初期的感冒效果是好的。但是如果患者突發性高熱不退、咳嗽、頭痛等癥狀比較重的,可以找西醫,明確病因,有利于指導用藥,特別是病人患有肺炎一定要找西醫對癥治療。
心腦血管疾病先西后中
省中醫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心內科中西醫結合博士陳金鋒說。西醫在高血壓、心臟病、中風、腦梗死等急性發作時,有迅速控制癥狀的作用,應該先找西醫治療,但是不能根治疾病,中醫藥主要在改善患者體質方面發揮巨大調理作用。中醫是我國幾千年的獨特醫學瑰寶,西醫在我國是近百年興起的醫學科目,雖然兩者有不同的理論基礎,但也都不妨礙其能治病救人。有些人說西醫好,有些人說中醫強。其實,不同的病癥,中西醫各有所長。
這些病首選中醫
西藥對便秘的治療較為短效,只能作為應急措施。不要過多服用瀉藥,避免藥物依賴。頸椎病——中醫理療是治療該病種的一大特色,配合中藥調養,更有優勢。慢性胃炎、腹脹便溏等,一般病程較長,機理比較復雜。西藥多為單一成分,不如中藥個體化治療(一人一方)更容易貼近病情。中醫認為脾主升,胃主降,用中藥幫助調節脾胃升降,必要時配合疏肝,能很好地調節消化系統疾病。濕疹、蕁麻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一般屬于免疫功能紊亂。由于免疫系統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特點,用西藥很難找到針對性,往往只能抑制免疫功能,停藥后容易反復。而中醫是跳出局部從整體來調節,認為過敏是由于正氣相對不足,邪氣入侵造成的,治療無非是輔助正氣,排出邪氣,簡單治療即收到良好的效果。
口腔疾病首選西醫
西醫牙科相關醫療器械完善,在手術矯形、治療等方面優勢明顯。一些非器質性病變比如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則可選擇中醫治療。腫瘤疾病有手術機會的一定要進行西醫的手術治療和放化療,輔助中醫的辨證施治。
本報記者 張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