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學校已經開展了花滑、速滑、冰壺和冰球四個冰上項目,但想辦一些大型冰雪活動確實存在不順暢的地方,也希望一些通道能早日打通。”北京陳經綸中學教育集團副校長劉忠毅在冰球校長論壇上分享他所遇到的困境。
5月8日,信合杯國際青少年冰球公開賽發布會暨2018冰球校長論壇在北京舉行,在冰球校長論壇的圓桌會議上,來自北京幾所冰球特色學校的校長們交流分享了學校在開展青少年冰球運動中的困難、經驗與收獲。
隨著北京申冬奧成功,迎奧運氛圍日漸濃厚,冰雪運動進校園行動迅速開展,去年6月北京市第一批冰雪特色學校授牌,共有52所學校獲此殊榮,而實際上曾開展或接觸過冰球項目的學校全北京為300家左右。具有冰雪運動項目學校的數量增多,問題也逐漸涌現。其中,最大的障礙是冰球青少年上升渠道的問題。在過去,高校并未設立冰球校隊,以冰球為體育特長的升學路徑并不暢通,致使許多青少年在十五六歲時不得不因為課業壓力放棄冰球,導致了青少年并未在此體育項目上得到更多“回報”,也導致了我國冰球人才的斷檔。
“利用現如今冰雪項目的發展機遇,讓孩子將興趣轉化為職業不失為一種做法。”北京第二十中校長魯愛茹給出了她的建議。北京申冬奧成功后,冰雪運動在我國持續升溫,冰球“國少隊”的建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體育大學等高校冰球隊的設立,正在一步步拓寬青少年冰球運動員的發展路徑。同時,海外求學和進入國際學校也不失為發展方向。北京首鋼冰球隊的宋安東、陳梓蒙等人就是通過海外留學延續冰球道路,當年這條支持孩子繼續打球的無奈之舉,現在已成為冰球青少年上升路徑的選擇之一。魯愛茹介紹,“去年我們有一個孩子在加拿大比賽時被當地俱樂部看中并開始試訓,這實際上就把孩子的愛好和職業發展相匹配上了。”
冰球是一項重資產投入的運動,學校在開展過程中也面臨多方掣肘。“雖然現在青少年冰球聯賽多,但我們學生實際上能參加的只有中小學生冰球聯賽和交際聯誼比賽,參賽機會很少。”劉忠毅說,“而且現在冰場少,能給孩子提供的機會也少。”冰場少、比賽少的問題單單靠學校無法解決,需要政府、社會等多方力量的融合。
競技體育成績的提升需要群體體育的發展作為支撐,青少年體育的發展又與群眾體育息息相關,學校是青少年體育教育中重要的一環。2018冰球校長論壇的舉辦為青少年校園冰球運動的發展提供了借鑒,同時將更合適的方法、更優秀的經驗又帶回到學校體育教育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