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顯斌
南北朝時,馬蹄聲碎,刀光橫掃,名將如歷史天空的群星,燦爛晶瑩。其中一顆,是安康人,名李遷哲。他不僅被載入了本地歷代地方志書中,還是安康唯一一位在中國二十四史的兩部史書中擁有個人傳記的人物。
他從安康山水間走出,帶著慷慨,帶著鐵血,也帶著智謀。這樣的將軍,在南北朝少見。
李遷哲,字孝彥。出身于山南豪族,原本是年少有為的南朝將軍。梁武帝太清四年(550年),已經承襲沌陽侯爵位的李遷哲,都督東梁洵興等七州諸軍事,任東梁州刺史。
那時,梁武帝蕭衍佞佛,信任奸臣,他接受了北朝叛將侯景的投降。此時,留在安康的將軍李遷哲,以守為攻,力阻叛軍入侵安康,他金戈鐵馬,長矛飛揚,在亂世中為本地百姓營造了一片安寧之境。
建都長安的西魏,趁機派出大軍進攻安康,李遷哲身著盔甲,率軍反擊。幾番生死抵抗,最終兵敗。為了讓城內百姓免遭屠戮,他選擇投降,但始終不卑不亢。他被押送到長安,西魏執掌權力的宇文泰責備他:“為什么不早點歸降,以至于勞動大軍進攻?”他卻回答:“我全族世代受梁國恩惠,沒有盡忠報效,又不能以死守節,為此感到慚愧。”宇文泰聽后,十分贊許。此后,李遷哲做了宇文泰手下的將軍。
不久,“直州人樂熾、洋州人田越、金州人黃國等連結為亂”。宇文泰急忙派出軍隊進行鎮壓。賀若敦的軍隊因此受到了阻礙,一時間無法前行。宇文泰考慮到李遷哲在山南素有信義之名,就派他和賀若敦一同前去謀劃。不少聽聞李遷哲聲明的亂軍選擇了主動投降,一些負隅頑抗的也很快戰敗被俘。隨著叛亂平定,賀若敦和李遷哲還有任務,繼續攻占梁朝的城池。
魏軍來到鹿城。鹿城守將派來使者,表示愿意投降。賀若敦部下一聽很高興,直接受降。李遷哲卻提醒大家,“受降的時候不能掉以輕心,就如在戰場上對敵一樣。我看那個使者的神態,高昂腦袋,目光堅定,恐怕是有詐吧?”結果,梁軍果然“于道左設伏以邀遷哲”。因為有準備,李遷哲帶著軍隊打敗梁軍,神威大震。巴、濮兩州的百姓也相繼歸降于西魏。接著,西魏還派田弘、李遷哲一同征討了信州。
攻城時,李遷哲常常率領驍勇善戰的前鋒軍,每次作戰無不身先士卒,曾奪城十八所,開拓疆土三千里。當時信州傳來消息,一個名叫向五子王的蠻族首領,趁著魏軍遠去,率領部下攻占了信州。田弘趕緊讓李遷哲帶著大軍回援信州,號角一聲,旗幟招展,向五子王看見李遷哲的旗幟,帶著部下逃之夭夭。魏軍凱旋,李遷哲奉命鎮守白帝城。
李遷哲占領信州后,馬上開始收集葛根,磨成粉面,和米搭配在一起作為軍糧,自己也和戰士們一起吃這個。有了不一樣的美食,他就分賜給兵士。它還親自給患病的戰士服侍醫藥。因此,軍士都感激他,人人都愿意效命。
李遷哲還征討了劫掠江中,禍患百姓的蠻匪,從此,諸蠻畏懼他的威勢,紛紛送上了軍糧,還遣送了一千余家子弟為人質。李遷哲在白帝城外筑城安置他們。并設置四鎮,以保證通路安全。此后劫掠很少出現,軍糧得到了保障。
北周天和五年(570年),陳朝將領章昭達攻逼江陵。已升任大將軍的李遷哲鎮守在襄陽,遂奉令前去救援。兩軍交戰,兵稍退,年過六旬的李遷哲親自沖鋒陷陣,手殺數人。陳軍借水位上漲之機,毀壞堤壩,引水灌城。城中陷入驚慌騷亂。李遷哲一邊調兵堵住北堤止住河水,一面招募驍勇之士主動出擊,斬獲頗多,眾心才稍為安定。陳軍又進入外城內,焚燒民房。李遷哲率騎兵出南門,又令步兵從北門出擊,兩軍合勢,首尾相攻,擊敗敵軍。當晚,陳軍數百人又悄悄于城西以梯登城。李遷哲又率并抵抗,陳人再次潰敗。不久,突然起了大風,李遷哲乘夜出兵攻擊其兵營,陳人混亂不堪,死傷甚眾。
北周建德二年(573年),李遷哲晉爵安康郡公。次年,他在襄陽去世,終年64歲。北周朝廷追贈他為金州總管,謚號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