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云龍
一
春分這一日,太陽再次來到赤道的正上方,南北半球晝夜等長。而這一日之后,南半球享受的是冬天,北半球享受的是春天。春分是農歷二月的中氣,盡管我國古代習慣把“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但從天文學講,“春分”才是春季的開始,因為氣候學有標準,連續五天平均氣溫超過10攝氏度就是春季了。據記載,古時這天,民間要擂鼓慶賀,說是“鼓者為春分之音,以助萬物發生”。此時燕子歸來。宋代徐鉉《春分日》詩云:“燕子猶個個,花落已紛紛”。描寫的就是這種物候。
從理論上講,春分一到,春天已過去一半了。但實際上,此時大江南北,處處草長鳥飛,鳥語花香,春意正濃著。春分就是在每年陽歷3月21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零度——春分點時開始的。這樣的意蘊,讓人覺得飽滿,讓人感受到無處不在的春的滋味,讓人琢磨著,該如何去消受這大好的春意。
古人,大約最是識得春的滋味的。那個時候,人;閑適得多。春深似海,春,似乎也深得多。正值杏花盛開的時節,于是,少男少女們走出家門,“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少年足風流?”……更有那些文人,賞花飲酒,填詞賦詩,惜春傷春,把春天演繹成了一道情意飽滿、文脈流淌的河流。
我就是順著這條河流,在春分后的一周,對著自己的影子,踩著自己的步子來到了人世。那是“春日遲遲”三月底的一天,天沒亮透,還下著春雨,母親便在陣痛中分娩了我。午后雨住天晴,陽光燦爛,空中架起一道彩虹,恰似云飛龍舞,父親便給我起了這個名字。從此,我對春天充滿了一種特殊的感情。對雨天我都有所期待,期待著有趣的雨象,有趣的世象。
二
天氣晴朗,氣候回暖,草木萌茂,萬物清新,清潔明凈的風光代替了寒凝大地、萬木凋零的寒冬景象,故曰“清明”。它是表證物候的節氣。在二十四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每年陽歷 4 月 5 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開始。從周朝開始,至今延續了2500多年。
清明這天,氣清景明,人鬼世界的道路會開通,百鬼出沒。人們去墳前哭祭,卻不愿鬼魂在家中逗留。子曰:“敬鬼神而遠之”,彼此不能過于親密,因而門窗上一定要插上柳條。柳條能夠辟邪和催鬼,又叫“鬼怖木”。過去人們在離別的時候,常常會折柳相送以示挽留和戀戀不舍。“昔我去者,楊柳依依”嘛,可誰會想到,柳條又是提醒人鬼殊途的神符呢?
還有,現代生活不知不覺改變著我們的心境,在許多相同的情景中,再也沒有了同樣的心情。比如,“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同時喝酒,酒店越來越豪華,酒肴越來越生猛,陪酒的女子越來越豪放,酒席上不再是投壺吟詩,一觴一詠,而只有粗俗放浪,鬼話渾話。現代酒客永遠嗅不到柳花的香氣。再比如,“撩亂春愁如柳絮,悠悠夢里無尋處”。
過去古人在柳絮中消解春愁,而現代人卻只能將愁量化為最質感的數字,房貸車貸,租金利息,沒有輕若絮的閑愁,只有壓倒人的債務。還比如,我們送別,再也沒有楊柳依依,只有汽車尾氣;我們酒醒,看不到楊柳岸曉風殘月,只聽到高速路噪聲轟鳴;我們的兒童也不會在陽光下捉柳花,而只是在網吧里打游戲……
在我兒時的記憶里,清明之日我會在鄉下的外婆家和小玩伴們玩“斗雞”,放風箏,還去付家河邊插柳。聽老輩人講:“清明不插柳,紅顏成皓首”,不插柳條的人,會老得很快。當然,放風箏據說要割斷手中的線,讓它飛走,表示將帶走一切的不如意。因為清明節也是秋千節,我們也會聚在麥場上蕩秋千。長大成人后,我才知道,正是清明這天,許仙在斷橋上遇見了白娘子,成就了一段千年傳奇。而我呢,雖然沒有如此奇遇,可我的妻子就是在這天出生的呀。所以,她小名叫清明。
三
念叨著“谷雨”的名字,我看見一位靈秀而豐滿的女子,站在春的深處粲然而笑。這是一個多么富有詩意的名字呀——谷雨,一滴雨就是一粒金色的谷子!
“谷雨”是繼“雨水”之后又一個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每年陽歷4月20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30度時開始。古書《群芳譜》說:“清明后十五日為谷雨,雨為天地之合氣,谷得雨而生也。”《管子》 也云:“時雨乃降,五谷百果乃登”。可見“谷雨”的意思是“雨生百谷”。據說,百花之王牡丹,又叫做“谷雨花”,谷雨是她開花的日子。谷雨這天的祭祀名目繁多,形式多樣。有男女去小河里洗一洗消災避禍的“桃花水”。有在墻上貼上“谷雨禁蝎貼”。有用舞蹈與歌謠來祭拜海上的天妃之神,也有谷雨摘茶習俗,傳說谷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然而這些,都不是谷雨時節最為隆重的祭祀。人們把最高的禮遇給予了黃帝的史官——倉頡。是他依照星斗的曲折,山川的走勢,龜背的裂紋,鳥獸的足跡,造出了最早的象形文字。因而感動玉帝降了一場“谷子雨”,人們從此把這天叫做“谷雨”,并在每年的這一天祭祀倉頡,
稱他為“圣人”。認為是他帶來了智慧,并使文明得以延續。這時候的安康,天氣已暖,春雪停止,雨量漸增,五谷得雨,利于生長,可以播種了。而漢江邊岸的柳絮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宋代詩人蘇軾在《密州五絕》中吟道:“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歐陽修在《采桑子》一詞中寫道:“飛絮蒙蒙,垂柳欄桿盡是風。”柳絮是送春的信物。到了谷雨,白楊垂柳抽出長長的柔荑花序,下垂在枝梢上。
“快快布谷,快快布谷……”踏著布谷聲聲的韻腳,和著小麥拔節的韻律,在春天最后的一個節氣里,我們再不能“春日遲遲思寂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