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敏 胡鑒 梅杰
在漢濱區建民街道忠誠村天瑞塬生態農業園區種植基地,一排排高標準日光溫室大棚鱗次櫛比、整齊劃一,大棚內番茄、茄子、菜花、辣椒等作物長勢喜人。
“過去,一說蔬菜,就是蘿卜、白菜、土豆老三樣。為做大做強果蔬產業,村上創辦了蔬菜種植基地。如今,我們吃的蔬菜品種不僅更多了,還有十幾種余種果蔬從大棚里源源不斷走向市場。”安康天瑞塬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浩臉上溢滿笑容。“菜籃子”是關乎千家萬戶的民生大事,為確保春節期間蔬果市場供應“不斷檔”,滿足群眾消費需求,漢濱區忠誠農業園春節前不停歇,組織人員加班加點采摘各類蔬菜,全力裝滿群眾春節期間的“菜籃子”。
質量全面優化
走進位于漢濱區建民辦忠誠村天瑞塬農業公司種植基地,室外寒風呼嘯,大棚內卻是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各種蔬菜長勢旺盛。憑借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多年來,漢濱區建民辦忠誠村天瑞塬農業園區成為遠近聞名的“蔬菜村”。跟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村民李香詠見證了村里蔬菜產業的飛速發展。今年是她在這里務工的第十個年頭,此時此刻她正在蔬菜大棚內收割菜花,每年春節前后,都是她最為忙碌的時段,月收入可達3000元左右。“現在溫室大棚多了,種類越來越豐富,到年跟前了,活也多了,早上7點鐘都起來摘,一天摘好幾百斤。而且這里的果蔬是綠色有機的,比較新鮮,也很健康。”
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幸福”,是保障民生的重要抓手。為讓百姓買得放心、吃得安心,園區不斷加大農產品檢測力度,確保農產品“不合格不上市”,守護好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讓廣大城鄉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我們每一次的蔬菜投入市場,都要做一個農殘檢測,讓大家在春節期間能吃上安全的、放心的品質高的蔬菜。”安康天瑞塬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告訴筆者。
品種不斷豐富
在安康城區天瑞塬生活超市蔬菜區,筆者看到,每個攤位上都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新鮮蔬菜,白菜、菠菜、西紅柿、花菜、芹菜等應有盡有。蔬菜銷售商一邊整理攤位上的蔬菜,一邊熱情地招呼著顧客。
“我平常都是在這邊買菜,一年四季這里的蔬菜都很新鮮,了解他們都是從那個基地直接運送過來了,吃著比較放心,買得方便”。買菜市民李錦芝說。
“菜籃子”工程一直都是漢濱區注重民生改善的一項重要工作。天瑞塬公司員工胡婷在忠誠村天瑞塬農業公司種植基地工作已經十年了,平時負責園內日常采收、銷售等工作。她說:“剛開始園內種植蔬菜的品種比較少,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市場需求也在不斷變化,辣椒、茄子等品種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為了更好滿足市場需求,園區不僅擴大了種植規模,還增加了蔬菜品種。”
“經過不斷發展,從最初簡易大棚到現在標準化科技大棚,從幾個品種增加到十多個,園區種植規模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新品種從這里走到市民的餐桌上。”說起這些,胡婷心里滿是驕傲。
漢濱區建民辦忠誠村天瑞塬農業公司種植基地的蔬菜產業變化并不是個例。據了解,全區大力推進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在廣泛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積極引進、開發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大膽探索試種蔬菜瓜果新品種,不斷加快“菜籃子”工程蔬菜品種更新換代步伐,讓越來越豐富的蔬菜品種走向群眾的餐桌。
供給持續提升
近年來,漢濱區通過政策引導與項目支持,持續擴大“菜籃子”產品生產規模,蔬菜生產自給率不斷提升。目前全村有蔬菜大棚占地面積達500余畝,村里一半以上的土地都用來種植蔬菜瓜果,這也是村集體經濟收入和村民致富的主要來源。
與此同時,為了保障供應,園區安排專人蔬菜生產管理工作,建立物流配送網絡,實現了“基地+超市”的對接模式,保證蔬菜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直接供應。“春節期間上市有辣椒、茄子、西紅柿等十幾種產品,每一天的出菜量大概有20余噸。庫房里每天有動態儲存有500多噸,這樣的話,能保證我們全安康市市民春節期間的用菜需求。”安康天瑞塬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浩介紹說。
園區規模擴大
近年來,漢濱區按照“政府引導、園區發展、主體參與”和“做優設施菜、做強高山菜、做精露地菜”的發展思路,共建設了蔬菜保供基地22個,累計建設面積1734畝,穩步擴大了全區蔬菜保供基地規模。
“入秋以來,我們農業部門通過優選品種、集中育苗、統一配送、分散指導的形式,保障了蔬菜產品的有效生長,增加本地蔬菜的市場占有率,保障了城鎮居民春節期間,菜籃子產品有效供給。”漢濱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陳志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