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邱莉)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近期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推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同時配套推出3項輔助性文件措施,形成“1+3”政策組合拳。這一系列政策的推出,旨在精準解決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領域長期存在的家底不清、權屬不明、管理不規范等問題,通過制度創新與完善,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在文件起草過程中,相關部門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調研,市紀委與農業農村局多次奔赴相關縣(市、區),與基層干部、群眾面對面交流,廣泛收集意見。市政府領導親自帶隊,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實地考察農村集體資產現狀,傾聽群眾訴求。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對“三資”監管中的瓶頸堵點、挑戰性難點、敏感痛點以及群眾關注的熱點議題進行深入分析梳理。針對個性問題,精準發力、靶向施策;對于共性問題,則加強類案剖析,以案促改,推動相關制度和政策措施的完善。《意見》初稿形成后,廣泛征求市直相關單位、各縣(市、區)、鎮、村各級意見,并充分吸納這些意見,經過反復修改完善,最終獲審通過。
《意見》聚焦村級資產“有多少”“誰監管”“怎樣監管”等關鍵難題,提出一系列創新舉措。首先,通過村級資產定期清查,動態掌握資產家底,為后續監管打下堅實基礎;其次,建立縣鎮監管責任清單,明確各級監管職責,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監管格局;再次,大力推進信息化應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資產監管的智能化、精準化;最后,強化審計監督,定期對農村集體資產進行審計,及時發現并糾正問題,確保資產安全。此外,為破解資源價值“度量難”、集體資產“經營難”、金融資本“下鄉難”等問題,持續推動放活農用地經營權,讓土地資源煥發更大活力;盤活閑置宅基地和房屋,喚醒沉睡資產;建立村干部貢獻與收入掛鉤機制,激發村干部干事創業熱情;落實小型項目承接,為集體經濟拓展發展空間;攻堅逾期欠款清收,消除村級債務隱患;民主決策收益分配,保障群眾合法權益;統籌資金加大投入,釋放發展潛力,全方位激發農村集體經濟的活力。
為充分調動村干部和職業經理人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積極性,制定《安康市村(社區)干部獎勵報酬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成效掛鉤的指導意見》,堅持問題導向和獎勵激勵相結合,建立科學合理的獎勵報酬機制,讓村干部,尤其是職業經理人干得多、得的多。針對資產使用效率和財務管理水平不高的問題,出臺《安康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固定資產分類及折舊辦法》,規范各類固定資產的核算與管理,提高資產運營效率,保障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同時,針對鎮級監管責任缺失的問題,《關于進一步規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鎮級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為基層提供了具體的監管和操作框架,包括統籌監管力量、明確主要職責、遵循三個原則和規范業務流程等關鍵措施,確保鎮級監管工作落到實處。
《意見》及配套文件的出臺,為農村集體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是我市在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期間的創新實踐,必將為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的蓬勃發展提供強大推動力,加速推動鄉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