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發文質疑
故意偷換概念還是“包裝正在替換”
我國最新頒布的《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規定,“應在食品標簽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標示反映食品真實屬性的專用名稱”,產品標識“應清晰、醒目、持久,應使消費者購買時易于辨認和識讀,也不得利用字號大小或色差誤導消費者”。
奶業專家王丁棉認為,“牛奶”兩字很大,“調制乳”的概念很小,顯然是在玩文字游戲,“就像自行車不能叫車一樣,不是所有的乳制品都能叫牛奶。”他介紹,新標準出臺至今,國內僅有十家左右的乳企會在包裝顯著位置標明“調制乳”和“復原乳”,其他企業有些遮遮掩掩,還是因為抱有一定的僥幸心理,實際上弱化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對此,蒙牛集團相關人士回應記者時表示,該公司的調制乳產品均在產品包裝上有明確標識,同時自7月份開始,已經對相關產品的包裝陸續進行了強化調制乳標識的改進,短期內在市場上尚有一些新舊包裝共存的現象。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乳企內部人士坦言:“嚴格意義上講,這樣做雖然并不違規,但的確是打了個‘擦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