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網訊 (記者王擁 通訊員 張承喜)“我的果園全部采用標準化生產模式管理,今年已進入初果期,明年有望實現畝產50公斤,收入十多萬元。”在漢濱區五里鎮八里村,正在給果樹進行冬季刷白管護的村民卜先斌高興地告訴記者,他已經從示范園中嘗到了甜頭。
從2010年開始,五里鎮按照全區經濟林果基地建設總體部署,實行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確定了“一園、一帶、一基地”布局發展特色林果業,按照“標準化、規模化”的原則,用三年時間高標準建設基地4.2萬畝,趟出了一條山綠民富的新路子。
夯實任務建精品
全鎮新發展經濟林果園4萬余畝,群眾和政府已累計投入各類資金達到一千余萬元。如何讓萬畝經濟林果基地真正轉化為經濟產業發展優勢和農民支柱產業,成為該鎮黨委、鎮政府領導思考最多的問題。
“我們‘不僅建萬畝園,更要收萬畝益’”,五里鎮黨委書記王功榮介紹說,要想取得實實在在的收益,關鍵在管護。
俗話說:三分栽,七分管,經濟林管護是一項系統工程。為真正做到管護到位,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把經濟林管護工作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大“民生工程”擺在突出的位置,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管護工作領導小組,出臺《林果園(核桃)管護工作實施方案》,重點圍繞建設14個千畝示范村精品基地建設目標,以打造明星村、重點村、規范化村為突破口,不斷擴大輻射帶動作用。
實行抓點示范,聯片管護。鎮主要領導各包抓完成1200畝面積的管護示范點,副科級領導各包抓完成500畝面積的管護示范點;千畝村至少要完成500畝的管護精品點,500畝村至少要完成300畝的管護精品點,其他村均至少要完成100畝以上的管護精品點;完成低產劣質園規范化改造3200畝。建成精品核桃園5000畝。
建立長效管護機制,明確各村支部書記為第一責任人,以村為單位實行分片管理,并將經濟林管護工作作為村級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每年鎮上拿出1萬元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對管護好的村進行化用、農藥補助,為加快經濟林發展步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鎮上成立督查辦公室,定期對各村管護情況通報。對各季度管護質量進行巡回檢查驗收,實行季度考核、半年考核、年終表彰獎勵的考核機制。技術干部包村組的辦法,進村入戶。對工作不力,定期內不能完成任務的單位和個人,在年終綜合考核考評中,不評獎不評優。對管護措施要到位、超額完成任務的進行獎勵,未完成任務的進行處罰。目前,全鎮各村先后組織勞力5000個對現有經濟林苗木進行了除草擴盤、施肥澆水、涂白覆膜、修剪等管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