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輝
鄉村院落,聽民聲、講政策;項目一線,抓質量、保進度;產業發展,穩就業、促增收;基層治理、強服務、惠民生……連日以來,漢陰縣城關鎮以深化拓展“三個年”活動為抓手,在強化黨員干部作風能力上狠下功夫,推動以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中心的各項高標準、高質量落實。
走進城關鎮三坪村,一幅產業興旺、美麗宜居的鄉村美景圖映入眼簾,村道干凈整潔、民居錯落有致,房前屋后小菜園、小花園、污水處理設施等一應俱全……誰能想到,這里曾經是支委班子戰斗力弱,各項工作拖后腿的村。為精準解決該村存在的問題,鎮黨委聚焦該村黨建“力量不足”,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不強等問題,堅持在分類指導中精準發力,靶向提升,推動該村黨員干部作風能力提升。
從解決一個村黨員干部作風能力的問題,到提升全鎮黨員干部隊伍整體素質的問題,鎮黨委堅持科學研判、因村施策,大力培養鎮村干部“善謀事、能擔當、辦實事、正風氣”的綜合能力,在“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中推動各項工作穩步向前。
位于城鄉接合部的中堰村,在黨員干部的帶動下,以“國企帶鎮村”模式發展集體經濟,通過收儲、流轉、自主建設、招商引資等方式盤活全村閑置資產,探索形成了以生態農業和鄉村旅游為主導、多個自主產業共同發展的格局,培育發展了篤敬農業產業園、智慧果蔬、倉儲物流、體育健身、人才公寓、民宿集群等優勢產業,村集體經濟年收益實現300萬。
“能干事、干成事”是檢驗黨員干部作風能力的重要標尺。為推動特色產業發展,該鎮以“組織共建、產業共興、產品共銷、人才共育、治理共抓、品牌共塑”為目標,成立3個駐村第一書記“組團服務”工作組,將月河村、趙家河村、新星村、長窖村蜂糖李產業連點成片,形成蜂糖李產業聯盟,實現經濟收益150萬元,帶動200余人就業增收,特色產業通過第一書記“組團服務”抱團發展,“聯”成了一條帶農致富的康莊大道。
為全面提升城市社區服務治理水平,切實把暖心服務做到居民心頭上。該鎮深化“五同”工作機制,全面推進8個城市社區網格黨支部實體化運行,精準劃分25個基礎網格,119個“雙報到”單位和1796名在職黨員干部進網格、進小區,深入開展“雙報到”活動,累計辦結居民“微心愿”1000余件,開展活動491場次,80件社區民生實事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