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雷敏
陽春三月,秦巴山間草木萌發,鐵佛寺鎮的林地里,村民們正搶抓農時播種天麻。挖坑、擺柴、放種、覆土……林間一派繁忙景象,一壟壟新種下的天麻在松針與腐殖土的掩映下悄然扎根,靜待時光醞釀出深山的饋贈。
鐵佛寺鎮坐擁秦巴腹地90%的森林覆蓋率,濕潤多霧的春季與富含腐殖質的疏松土壤,為烏天麻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這里的天麻生長周期長達18個月,天麻素含量穩定在0.6%至0.8%,藥效成分遠超普通品種。“梨樹嶺山貨郎”品牌憑借“慢生長、高藥效”的特色,成為藥商競相追逐的“金字招牌”。
栽種天麻
“三月種麻,十月收種,來年才能采商品麻。周期雖長,但咱天麻切片紋如流云,質地硬如琥珀,客商見了都豎大拇指!”四合村黨支部書記汪輝邊指導村民擺放菌棒邊介紹,言語間滿是自豪。依托“合作社+種植戶”模式,企業訂單直通田間,采挖即銷售,農戶收益穩定攀升。
為突破傳統種植瓶頸,鐵佛寺鎮投資建成現代化天麻烘干房及良種繁育基地,配套雜交培育實驗室,實現從菌種研發到成品加工的全鏈條標準化。今春,育種中心通過低溫誘導技術培育優質天麻種10萬袋,成活率達92%;智能烘干車間引入熱泵節能系統,10小時完成脫水,天麻素保留率超96%。
“過去種麻靠經驗,如今專家教技術,畝均成本降了兩成!”鎮農業站負責人介紹,政府聘請天麻種植專家,對全鎮種植大戶開展“一對一”技術培訓,涵蓋菌床優化、病害防控等關鍵環節。目前,全鎮林下天麻種植面積超3000畝,帶動就業800余人,戶均年增收1.8萬元,科技助力讓“靠山吃山”有了新內涵。
“梨樹嶺山貨郎”品牌以市場為導向,推動產業鏈縱深拓展。除干天麻、天麻片等初級產品外,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指導研發的天麻粉、即食蜜片等深加工產品已進入試產階段,計劃年內投產。鎮政府積極組織企業亮相全國農交會、中醫藥博覽會,與知名藥企簽訂供貨協議,并通過電商平臺進行銷售,實現“線下訂單穩、線上銷路廣”的雙軌格局。
“我們已經完成了相關檢測,正在申報綠色食品認證。”鐵佛寺鎮相關負責人透露,下一步將扶持合作社開展良種選育,強化本地品種優勢;同時開發天麻養生茶、藥膳包等輕量化產品,完善從種植到消費的全產業鏈布局,力爭三年內產值突破1.5億元。
鮮天麻
鐵佛寺鎮踐行“兩山”理念,創新“菌棒代木”“林麻輪作”等生態種植模式,減少林木消耗,實現“以麻養林、以林護麻”的良性循環。此外,“庭院經濟”激活閑置資源,村民利用房前屋后搭建木箱種植天麻,既護青山又添“錢景”。
“種天麻不砍樹,青山就是‘綠色銀行’!”合一村村民查玉枝今年在庭院種植了300筐天麻,預計增收4萬元。如今,秦巴深山的天麻正通過“梨樹嶺山貨郎”品牌走出大山,成為鄉村振興的“生態名片”。
“梨樹嶺山貨郎”恪守“順天應時,匠心守真”的承諾,以18個月的漫長守候,將秦巴深山的自然饋贈凝練成一片片藥香醇厚的天麻,讓傳統農耕智慧與現代產業動能共繪綠色振興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