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吳永杰
“凡大哥,下水管道已經維修好了,使用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把垃圾排進去。”2月21日,平利縣廣佛鎮廣佛寺社區黨支部書記阮玉杰來到社區居民凡明付家中,對下水道經常堵塞的問題進行反饋。
就在前幾日,阮玉杰接到群眾反映下水道堵塞的問題后,迅速聯系專業團隊到實地進行勘察,得知原管道堵死,無法疏通,必須重新走排污管道。
材料、施工所需費用怎么辦?阮玉杰對共用管道的幾家住戶做工作,協商解決方案,最終得到住戶同意所需費用各家共同平攤,很快解決了社區居民排污之急。
“群眾無小事,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群眾希望他們在遇到急難愁盼問題時,能夠第一時間得到回應。在我積極解決好他們一樁樁小事后,看到群眾臉上的笑容,那一刻我是幸福的、自豪的,也是值得的。”阮玉杰說。在社區工作5年來,阮玉杰始終心系社區居民,竭盡全力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居民的幸福感不斷提升。
為讓社區兒童周末、寒暑假生活過得充實,阮玉杰結合社區實際,與平利縣廣佛初級中學合作,開設了繪畫、音樂、舞蹈、書畫等多門課程。“現在一到周末,很多家長就把孩子送到社區,寒暑假期間學生最多時有50多名,熱鬧得很。”阮玉杰說。
此外,阮玉杰還將社區“小課堂”內容延伸至各類職業技能培訓,聯合平利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聚硒優職業學校等相關單位,開展養老護理、電商、月嫂等技能培訓課程,目前已有200人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作為一名縣人大代表和社區黨支部書記,阮玉杰深知,“雙崗”不僅是責任,更是群眾對自己的信任,唯有深入一線,把握真情況,實現真作為,找尋真辦法,才能在履職過程中更好為居民服務,發揮人大代表作用。
廣佛寺社區屬于易地搬遷社區,總人口4657人,面對社區復雜繁瑣的工作,阮玉杰一有空就挨家挨戶走訪,了解居民家庭情況,詢問他們有什么困難和需求,通過召開單元院落會、居民代表會、社區黨員會等形式收集居民對社區建設的意見建議。在阮玉杰的工作筆記本上,一條條記錄著居民的訴求和建議,成了她的“履職清單”。
“人大代表就是居民和政府之間的連心橋。”阮玉杰說。在走訪過程中,阮玉杰了解到大部分搬遷群眾反映吃菜難,希望有塊地可以自己種菜的訴求非常強烈。
經過多方協調,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在安置區附近建成40畝菜園,后被社區居民稱之為“幸福小菜園”。“在保障居民蔬菜自足情況下,我們每周三還開展‘小菜園農產品直銷’主題活動,通過‘以買代幫’的形式,主動對接機關食堂和集鎮餐飲店,將種植的蔬菜進行集中售賣,幫助搬遷群眾增加收入。”阮玉杰說。
菜園有了,但也出現了新的問題。阮玉杰發現,通往菜園的便民橋存在很大安全隱患。通過實地勘察、召開座談會、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她整理形成了《關于修建小菜園堤帶路的建議》,建議提交后迅速得到了廣佛鎮黨委采納。很快,小菜園周邊建起了廊橋,安裝了護欄,硬化了路面,安裝了路燈,通往幸福菜園的河堤、便民橋得到了加固和修繕。
“社區工作雖然十分繁瑣,但我們是直接能感受到群眾冷暖的。做基層工作,只要盡自己最大努力為群眾做好服務,我就很欣慰。”阮玉杰說。
每年在縣“兩會”召開前,阮玉杰都會認真梳理平時在走訪過程中群眾提出的意見,并就共性問題進行針對性調研,確保能夠提出代表群眾最真實的建議。“作為一名光榮的人大代表,我要認真履行各項職責,反映群眾心聲,讓居民幸福不斷升級。”阮玉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