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許兵)1月16日,從石泉縣老促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上獲悉,該縣累計爭取革命老區建設專項資金1.5億余元,用于當地紅色紀念場館、革命遺址保護以及村組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深入挖掘傳承紅色文化,加大民生項目投入力度,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使全縣5萬多名老區群眾受益。
2003年以來,省市下達石泉縣革命老區建設專項資金1.5261億元。為了加強對老區建設資金的使用和管理,縣老促會與縣財政局聯合制定了《石泉縣老區建設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本著為民辦實事的原則,在全縣范圍內修建紅色紀念場館和革命遺址10處,投入資金3500萬元;修建便民橋216座,投入資金3944萬元;修建村組公路167公里,投入資金3418萬元;還修建了一系列人飲工程、村級衛生室,對楊柳體育館、縣圖書館、石泉中學遷建等項目,老區資金也給予了積極支持。老促會婦工委還經常組織開展老區婦女技能和新民風培訓、扶持種養大戶等工作。通過這些項目的大力實施,全縣黨員干部特別是青少年一代學習教育有了更多活動陣地,有效弘揚了地域紅色文化,傳承了革命老區優良傳統。
在挖掘紅色資源、加快紅色革命遺址建設上,石泉縣老促會會同相關部門重點打造建成了石泉縣革命紀念園區,在9個鎮建有紅色文化廣場、革命紀念地,還整理編輯出版了《石泉革命老區發展史》《石泉縣老區建設促進會成立20周年紀念冊》。石泉縣革命紀念園區總面積為10萬平方米,分為革命烈士陵園、革命紀念館、紅軍紀念碑、革命英烈事跡館四大板塊,建有烈士墓、紀念館、紅軍紀念碑等設施。革命紀念館搜集陳列文物300余件,記錄了革命火種萌芽石泉等內容。園區自2016年對外開放以來,年接待市民游客超過5萬人次,已成為縣內外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各社會組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先后被確定為省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全國老區精神教育基地、省級黨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