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顏康
暖陽斜灑在旬陽市薛家灣曹山上,特色民居相映生輝,慧峰酒坊小老板陳廣鋒正忙碌地打掃房前屋后,擺弄著家具座椅,遠道而來的客人老遠就能聞見櫻桃果酒的香味。靠著小院辦起釀酒作坊發展庭院經濟,陳廣鋒的奮斗歷程濃縮了段家河鎮發展“庭院經濟”推動“三產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的點點滴滴。
作為全市首批命名的“庭院經濟示范鎮”,段家河鎮近年來始終堅守鄉村建設“自然、本真、鄉土”韻味,挖掘資源稟賦,因村施策、因戶制宜、因院就勢,構建“山水、形魂、色景、富美”兼具和美鄉村新畫卷。
堅持“五化理念”,讓庭院“小美”扮靚鄉村“大美”
段家河鎮地處秦巴腹地、漢水之畔,素有花果小鎮美譽。近年來,全鎮圍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目標,壯大培育櫻桃、拐棗、獅頭柑、香櫞、黃桃等“五棵樹”特色林果。如何把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鎮強村美民富?發展庭院經濟,無疑是盤活和帶動一方的有效抓手。
去年春季,鳥語花香,薛家灣櫻桃園、曹家大院、臨江寨游人如織,沿路盛開的櫻桃花讓人流連忘返,干凈整潔的農家小院綴滿了火紅燈籠,打卡拍照的游客來了一撥又一撥。這里不僅有錯落有致的特色民居,還有風景如畫的田園風光,村民們因園興院,以院興產,美了面子,實了里子。
“在鎮上的號召和動員下,家家戶戶開展環境整治,發展特色種植、特色養殖、特產加工等為主的庭院經濟,人心舒暢了、庭院變美了、鄉村變亮了、火紅的日子來了,大家發展的積極性都很高。”曹山五斤農家樂主人曹廷伍逢人便說。
文雅村人大代表楊關來閑來無事,總喜歡沿著鄉村路走走看看,以前破亂不堪的小院被拾掇得整齊有序,路邊的石塊重新利用,四季常青的香櫞樹一路鋪開,鄉村路變成了景觀帶。他說,自從發展庭院經濟以來,鎮上大力支持,能人積極響應,村民熱衷參與,從規劃布局到節點打造,都有專人督促指導,現在的人居環境、產業發展一天一個樣。
庭院“小美”扮靚鄉村“大美”,段家河鎮圍繞“五大振興”,以人居環境整治為著力點,號召動員家家戶戶在掃干凈、擺整齊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建立“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落實、相關單位齊抓共建、廣大群眾廣泛參與”的組織體系,以“精細化、特色化、生態化、規范化、市場化”的“五化”理念,帶領群眾“以園帶院、以院興美、以美促富”,打造“園中有村、村在園中、人在畫中”和美鄉村景象。
目前,全鎮11個村劃分為3個片區,以重點片區為核心,輻射帶動江南、江北兩條線,國道沿線、搬遷小區和院落集中區域抓點示范,以點帶面,形成了戶能看點、院有經營、線可串聯、片成規模的庭院經濟帶、鄉村景觀圖。現如今,遠眺一湖兩岸,荒山變果園,園區變景區,庭院變花園,人在畫中走,畫在心中留。
圍繞“五好”抓“五小”,發展與增收相呼應
李家莊村二組村民向斌的家里,是第一批被命名的庭院經濟示范戶,他以庭院經濟“小果園”為路子,興產業、開直播、帶民富,庭院里的葫蘆、無花果、葡萄園和盆景樹木,園區里的大櫻桃、蟠桃等特色林果,都是致富的“寶貝”。
向斌還成立了工作室,實行規范化、現代化運營,其工作室中包含直播帶貨、家庭農場指導、產品提質增效、果品包裝等業務,一年能收入50余萬元,帶領周邊群眾戶均增收2000余元,既實現了豐衣足食,又帶動了一方發展,是遠近聞名的庭院經濟能人。
發展庭院經濟,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是關鍵。段家河鎮按照“村上一幅圖、戶上一張表、規劃一班人”的“三個一”機制規范精細抓庭院經濟,圍繞“五好庭院經濟”目標,突出“小果園、小菜園、小作坊、小養殖園、小農莊”的“五小”重點,堅持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游則游,通過黨員會、院落會等形式,激發群眾內生動力,采取“政府引導、贈植+群眾自管、自建”“庭院經濟包”的方式,引導群眾種植櫻桃、黃桃等果樹,林下發展白芨、金銀花、黃姜等中藥材,將農家小院建成綠色與特色相融合,生態與生產相協調,發展與增收相呼應的美麗庭院。
薛家灣六組村民曹鋒,以庭院經濟小農莊為主,利用房前屋后的櫻桃園、小菜園辦起了農家樂,每年能收入10萬元左右,每年3到5月份,前來賞櫻花、品櫻桃的游客絡繹不絕,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
發展庭院經濟以來,段家河鎮干部每人選抓10戶示范戶培育,培樹典型,發揮示范作用,輻射帶動周邊戶發展庭院經濟,形成以點帶面、以戶帶村、以村帶鎮的良好工作格局,累計培育庭院經濟示范戶1046戶,其中小作坊42戶、小養殖113戶、小農莊16戶。
發揮“五帶”作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發展庭院經濟育強特色產業,帶動多種經營,帶火特產加工,走好小微經濟推動三產融合發展是新形勢下加快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在北庵村,香櫞是村民致富增收的主導產業,家家戶戶房前屋后一年四季綠樹成蔭,村黨支部鼓勵發展庭院經濟,黨員示范帶頭,能人回鄉發展,“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贏得村民稱贊。
楊康作為地道的北庵村人,業成不忘桑梓情,反哺家鄉助振興,流轉土地500畝,創建香櫞提質增效示范園,投資建設加工廠房、冷藏設施及系列產品生產線,深加工香櫞酒、飲料、果脯、香精等,延長產業鏈,推動“三產”融合發展。
在推進庭院經濟過程中,段家河鎮充分發揮黨員大戶示范、代表委員聯系、鄉賢能人回鄉、產業園區輻射、工廠企業聯結“五帶”作用,在政策、資金、要素等方面提供優惠,鼓勵能人創辦特產加工業,延鏈補鏈強鏈,推動產業優化升級。
政協委員周勛立足櫻桃、拐棗產業資源,主動創新創業,成立委員工作室、鄉村能人工作室,開展校企合作,助力產研融合,生產櫻桃酒、櫻桃露、櫻桃干等產品,建設櫻桃灣生態酒莊,積極開展活動幫帶附近農戶發展庭院經濟,每年晶櫻酒廠收購櫻桃30余萬斤,帶動人均增收500余元。
庭院經濟小而散的特點,是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難題。農副產品走出大山不易,為了實現抱團發展,提升競爭力,段家河鎮把農戶的產品進行捆綁訂購,實行種產銷“一條龍”服務,采取“以銷代幫”“以購代扶”的方式,組織干部職工、能人大戶、本土企業將庭院農產品與市場精準連接,將農戶生產的蔬菜、肉蛋帶到市內各大市場超市進行售賣。同時,定期舉辦農民文化藝術節,通過賞櫻花、吃美食、游林間、看美景等多種文化互動,豐富鄉村旅游活動,年均接待游客10余萬人次,特色文旅綜合收入超1000萬元。
“段家河依山傍水,產業豐碩,區位優勢明顯,生態資源豐富,確定了我們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建設漢江生態經濟特色鎮,推動‘三產’融合發展的思路和定位。全鎮將持續圍繞產業、產品、產銷一體發展,搶抓湖城建設機遇,抓好‘林果、山林、庭院’經濟,發展全域旅游,推動‘三產’融合發展,早日讓和美鄉村的遠景圖、規劃圖變為實景圖。”段家河鎮黨委書記趙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