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世玲
蜀河,素有“小漢口”之美譽。境內名勝古跡頗多,文化積淀深厚,穿越千年云煙,依舊芳華不減。
近年來,蜀河鎮圍繞“保護開發、市場運營、業態培育、宣傳引流”方針,按照“修舊如舊”的方式進行保護性修繕,既為古鎮增添了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又通過活態保護、注入新業態等方式,讓古鎮煥發新的生機。
蜀河古鎮區系明清古建筑群,東臨蜀河、南接漢江,依山就勢、三面環水,古街古巷、三橫九縱,格局完整。蜀河古鎮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在保護發展中,嚴禁先拆后建、未批先建等行為,建檔保護歷史建筑5處、潛在建筑對象17處,掛牌保護古民居102處,已完成5處省保單位、錢莊、書院原貌修復及中街、外街現代民居立面改造,做到保護性修繕,合理規劃。先后編制《蜀河鎮總體規劃》《蜀河古鎮保護規劃》《蜀河文化旅游古鎮發展規劃》《蜀河鎮鎮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暨旅游核心區修建性詳細規劃》《蜀河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等。
該鎮堅持“旅游+”“+旅游”融合發展理念,將演出活動與古鎮歷史文化有機結合,精心策劃節慶系列活動,為游客和群眾呈現了一場場活力四射、嗨翻全場的視覺盛宴。設立24小時旅游服務咨詢熱線,建立游客投訴反饋機制,動態管理、快速反應。常態化開展“紅馬甲”志愿服務活動,以黨員干部的“服務指數”“辛苦指數”換取全體游客的“滿意指數”“安全指數”,保障來蜀游客住得好、吃得好、玩得好。動員集鎮周邊群眾自發參與文藝節目、環境整治、農特產品展銷和夜經濟,引導古鎮從業人員穿漢服、學禮儀,彰顯了古鎮獨特韻味,再現了古鎮商賈云集、歌舞升平的昌盛之景,釋放了文旅消費新活力,在古與今、文與旅中走向高質量發展的詩與遠方。
蜀河鎮從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入手,深入挖掘、精心籌備,積極申報創建“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承辦2024年“尋找美麗中華”全國旅游城市定向賽陜西旬陽站(蜀河)活動,參加2024“陜西年度十大IP評選”,蜀河八大件獲得2024“陜西年度版權十大IP”評選價值播放獎,不斷擦亮古鎮品牌。利用閑置房產,建成集教學、餐飲、住宿為一體的可同時滿足200人活動的研學大樓。充分調研市場,制定精品研學路線,開發系列體驗課程,將蜀河古鎮與三官農業園區串點成鏈,在古鎮體驗文化民俗,在三官體驗農事農桑,年接待人數超過2000人次,逐步形成具有蜀河特色的研學文化體系。
該鎮以省級非遺蜀河火獅子為原型,設計開發火獅子“紅紅火火”玩偶、抱枕及鑰匙扣;以蜀河境內特色景點和人文風情為素材,印制明信片;以蜀河船幫文化、漢水文化為基礎,撰寫長篇小說《蜀河口》;以旬陽市恒發石材有限公司的石板廢料及殘次件為原材料,創造蜀河獨有的“石板畫”,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為旅游賦能。弘揚傳承傳統文化,將漢調二黃、蜀河雙彩車、蜀河彩船等獨特民間文化藝術,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在古鎮常態化演出,特別是蜀河燒獅子,每年正月十三開始,一直持續到正月十六,已成為當地人和外地游客一起參與的“狂歡節”。
下一步,蜀河鎮還將用心用情做大宣傳、用足用活政策,努力把蜀河打造成一個集“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于一體的旅游目的地,讓古鎮“火”起來、“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