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何時到?北斗來相告 |
3月20日將迎來春分節氣。這一時節草長鶯飛、花滿枝頭,天上的星斗也指示著春天的到來。我國古代有“斗柄東指,天下皆春”的說法,意思是當夜幕降臨時,看到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東方,意味著春分時節到來。什么是斗柄?如何通過它的指向判斷季節?現代觀測時間與古代有什么區別?天文專家對此進......[更多詳細] |
|
節令之美|20日17時1分春分:春色正中分,人間恰良辰 |
如果驚蟄是一首唐詩,那么春分便是一闋宋詞。北京時間3月20日17時1分將迎來春分節氣,它是春天的中點。此時節,北方初暖,江南未熱,似乎進入了一個剛剛好的天氣狀態。春分,是春季的第四個節氣,春色從此分,春意從此濃。民俗學者、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來華介紹,二十四節氣首先有二分:......[更多詳細] |
|
“聲動”二十四節氣丨驚蟄: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
雨水未歇,驚雷已至。北京時間3月5日,大地輕顫,蟄伏的生機在陣陣雷鳴中蘇醒。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具“破局”之意的時節,至此,春意掙脫寒冬桎梏,山河披綠,萬象更新。“春雷驚百蟲”,驚蟄之名,源于古人觀察——雷聲叩響地脈,蟄蟲驚而出走。此時,陽氣升騰,桃始華,倉庚......[更多詳細] |
|
秀我中國丨驚蟄:一雷驚蟄始 |
北京時間2025年3月5日迎來驚蟄節氣。“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宋)陳允平《山房》(節選)驚蟄時節,春雷乍動,雨水增多,氣溫回暖,蟄蟲驚醒。“春雷響,萬物長。”驚蟄節氣的到來,標志著仲春時節開始。此時,“九九”已盡,春回大地,萬物生長。3月4日,游客行走在杭......[更多詳細] |
|
雨水:雨水至,春始萌 |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30度,正值“數九”中“七九河開,八九雁來”的時節。雨水節氣一般在公歷2月18-20日來到,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樣,雨水也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更多詳細] |
|
節令之美|18日18時7分雨水:山山能作雨 物物解呈春 |
“山山能作雨,物物解呈春”,北京時間2月18日18時7分將迎來雨水節氣。此時節,雨滴落在田野里,草漸綠、花始開,正所謂“東風散為雨,春回萬物興”。雨水,是春季的第二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民俗學者、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來華介紹,雨水的含義是降雨的開......[更多詳細] |
|
讀元宵詩詞 品人間煙火 |
元宵節是每年正月初一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在新的一年首次月圓的夜晚,人們吃元宵、點彩燈、放焰火、踩高蹺、舞獅子、猜燈謎……歷史悠久的元宵節內涵豐富,也是歷代文人吟詠抒懷的重要主題。古典詩詞數千年來深刻參與了我們文化價值的生成與民族精神的塑造,吟詠元宵節的名篇佳......[更多詳細] |
|
節令之美丨正月十五鬧元宵,花好月圓家家歡 |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猜一猜,這首詩說的是哪一個節日?謎底是:元宵節。這首詩的作者為唐代詩人張祜。此詩描寫了唐朝時長安的元宵節景象:家家燈火,處處歌舞,熱鬧非凡。俗話說“正月十五鬧元宵”,民俗專家表示,元宵節主打一個“鬧”字......[更多詳細] |
|
|
文化中國行·詩意節令丨立春:東風解凍意 草木感春聲 |
新華社上海2月3日電 題:立春:東風解凍意 草木感春聲歲序更替,華章日新。當第一縷春風拂過大地,立春如同大自然的使者,帶著溫暖與希望,喚醒沉睡的萬物,宣告著新的節氣輪回已然開啟。“立春,正月節。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元代文人吳澄編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更多詳細] |
|
節令之美丨又是一年小年日 家家戶戶迎新春 |
1月22日,臘月二十三,這一天是北方傳統的小年,而南方傳統的小年則在臘月二十四。小年到,甲辰龍年即將別去,乙巳蛇年日漸臨近,天南海北的人們都在高高興興地迎新春。民間將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謂之“小年”,源于人們十分在意“過年”的心態。那么,何為“年”?民俗學者、天津社會科學院研......[更多詳細] |
|
節令之美|20日4時00分大寒:先迎小年,再過大年 |
“大寒迎年,寒辭舊歲” 新華社發 朱慧卿 作新華社天津1月18日電(記者周潤健)“心藏后凋節,歲有大寒知。”北京時間1月20日4時00分將迎來大寒節氣。此節氣內,農歷新的一年會笑容可掬地向我們走來,正所謂“大寒迎年,寒辭舊歲”。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后一個節氣。民俗學者、天津社會科......[更多詳細] |
|
節令之美|食在臘八 |
1月7日,農歷十二月初八,是臘八節。臘八這天,喝臘八粥是我國南北共有習俗,人們將紅棗、花生、桂圓、蓮子、核桃、粳米等和各種豆類合水熬制成粥。我國幅員遼闊,臘八習俗在各地也不盡相同。比如,北方地區有“醋泡大蒜瓣兒”的習俗,名曰“臘八醋”。除夕晚上,香噴噴、熱騰騰的餃子蘸上臘......[更多詳細] |
|
節令之美丨21日冬至:數九寒天,你會怎么數九? |
歲歲冬至,今又冬至。北京時間12月21日17時21分將迎來冬至節氣。從這天開始,全國大部分地區將進入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數九寒天。歷史學者、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大約自南北朝起,我國民間就已有從冬至起數九個九天的習俗,意在消遣寒冷的冬天,期盼溫暖的春天,稱為......[更多詳細] |
|
文化中國行·詩意節令|冬至:寒影初回長日至 |
新華社上海12月21日電 題:冬至:寒影初回長日至
時序輪替,冬至踏雪而來。元代文人吳澄編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古人認為,冬至是天地間陰氣最盛、陽氣初生的轉折點。華東師范大學民俗學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說,這即是所謂的“冬至一陽生”......[更多詳細] |
|
節令之美|6日23時17分大雪:歲末聽雪落,心中有清歡 |
“北風其涼,雨雪其雱。”北京時間12月6日23時17分將迎來大雪節氣。此時節,氣溫更低,降雪的可能性更大,我國部分地區或將出現大雪紛飛的場景。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民俗學者、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來華介紹,這個節氣的到來,意味著仲冬的來臨。......[更多詳細] |
|
節令之美丨12月1日起我國將進入“冬月” |
時間鏗鏘向前,四季循環往復,轉眼間農歷十一月將至。細心的公眾在翻看日歷時往往會發現,公歷12月1日的下方有的對應出現“十一月”,有的對應出現“冬月”。這是怎么一回事呢?聽聽民俗專家怎么說。歷史學者、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農歷十一月通稱冬月。人們常說“寒冬臘月”,其......[更多詳細] |
|
小雪的“雪”,是什么“雪”? |
小雪節氣表明這一時期溫度明顯下降,有些區域降水類型發生變化。黃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與小雪節氣時令一致,開始有雪花飄落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個節氣,今年的小雪節氣是11月22日。那么,小雪節氣與天氣預報中的“小雪”有什么區別?其實,天氣預報中的小雪,通常指24小時降雪量0.1毫......[更多詳細] |
|
今日小雪:莫怪虹無影,如今小雪時 |
“薄雪悠揚朔氣清,沖風吹拂毳裘輕”,今日,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二個節氣——小雪。作為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此時寒潮和冷空氣活動更加頻繁,天氣漸冷,寒意漸重,銀裝素裹的日子越來越近了。雨凝為雪 萬物伏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小雪,十......[更多詳細] |
|
文化中國行·詩意節令|小雪: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
新華社上海11月22日電 題:小雪: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天地初寒,小雪相迎。“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每當這個時節,想起心中的摯友,總讓人們有一種細水度流年的閑適之感。元代吳澄編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這樣寫道:“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更多詳細] |
|
|
|
創意手繪動畫:霜降晚秋 |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天氣逐漸變冷,開始降霜。此時節適合進補,人們往往吃柿子、吃蘿卜、吃鴨子、煲羊肉。霜降晝夜溫差顯著,別忘了適時增添衣物。......[更多詳細] |
|
|